展览现场。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吕家佐)10月7日,记者走进北京恭王府博物馆,这里的乐道堂展厅正在展出“始作以成——从烫样说起”展。展览共展出故宫博物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收藏的烫样文物及其他相关文物72件/套,以及6件不同工艺的现代模型。
“烫样”是清代对纸质建筑模型的称谓,因制作时有些部位需用烙铁熨烫成型而得名,是清代建筑发展水平、建筑艺术与技术独特的生动反映。传承至今的烫样文物,是保护、研究、修缮与复原古代建筑的宝贵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此次展览缘起于恭王府博物馆近年与故宫博物院针对清恭王府遗址保护与修复的多项合作研究,由恭王府博物馆策划、故宫博物院深度参与。
展览分为“见微知著”“有模有样”“慎终如始”三个单元,以清代烫样文物为出发点,阐释模型与图样在营建和器物生产过程中沟通上下的作用,揭示其中蕴含的传统建筑美学、中式生活美学,以及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和技艺对后人的教育启迪作用。展览主标题“始作以成”,取自恭王府大戏楼戏台上、下场门上悬挂的匾额。“始作”——着手做某事,“以成”——在如此过程中完成,藉此表达对于中华传统造物整个过程的关注与阐释。
展览同时展出的,还有基于恭王府建筑遗址研究和传统烫样制作技艺研究而制作的4件现代烫样作品,与介绍模型制作细节过程的视频配合,帮助观众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烫样的制作过程及其作为一种建筑设计呈现方式的独特魅力。
该展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协办,将持续至12月25日。
观众参观展览。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