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添新韵 艺笔传文脉

——浅谈西安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探索与实践

2023-07-25 来源:光明日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融发展之势于丹青之姿,绘西安新貌于笔墨之端。近日,裹挟着长安画坛浑厚苍茫画风的“黄河新篇 来自长安”美术作品晋京展举办。展览汇集了长安画坛百名画家新近创作的近百幅精品力作,集中展示了西安美术高质量发展成果。

  近年来,西安组织实施了“三大美术创作工程”,即“西安文脉”工程、“百年历程”工程、“黄河新篇”工程,创作出的300幅美术精品,生动记录了时代发展的宏阔图景,推动着艺术语言的不断创新。

  绘泱泱文脉 展汉唐雄风 

  西安,古称长安,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红色资源以及现代建设成果,为主题性美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丝绸之路,汉唐盛世,无疑是西安千年文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三大美术创作工程”中,不乏表现以开放、包容、自信、进取为特征的汉唐精神的作品。如《开元盛世》通过对宏大场景的描绘,呈现了唐代东西市丝绸交易的盛况;《张骞出使西域》兼工带写,表现了张骞西行路途之艰辛、信念之坚定;《周公制礼作乐》以工笔重彩的形式再现了中国礼乐文化之规范;《玄奘译经》充分发挥白描的艺术表现力,传达了玄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虔诚的传教译经态度;《盛唐广运潭》以三联画的形式描绘了唐时万国来朝、商旅往来的繁盛之景;《大禹治水》通过对治水英雄的刻画,赞颂了古代先贤的智慧和勇气。此外,《秦始皇》《变法强秦秦孝公》《汉武大帝》《司马迁》《关学大儒张载》等人物画作品以古代帝王先贤为表现对象,统一尺寸、统一传统人物造像构图,形成“名人堂”的展示效果。

  可以说,诞生于三秦大地的周秦汉唐文化是西安的,更是民族的。我们讲西安的故事,就是讲中华民族的故事。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西安美术人以手中之笔聚焦兵马俑、昭君出塞、文景之治、隋文帝建大兴城、科举制度、唐太宗与《兰亭序》、贞观之治、文成公主进藏等众多厚重而多彩的历史文化主题,正是对民族远去记忆的重拾与唤醒。

  温百年历程 忆初心使命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西安启动了“百年历程”美术创作工程,美术家们陆续创作完成了百幅反映自1925年中国共产党西安组织建立后,党带领西安人民拼搏奋斗的典型事迹。

  《秋日枣林满山红》通过对延安枣园金秋硕果的刻画,寓意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中国革命取得的丰硕成果;《西北萌芽——中共西安特支成立》,以“老照片”的形式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西安的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时的场景;《解放西安》中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将50余位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繁而不乱;《渭华起义》通过对“史实”的客观把握、“史境”的艺术呈现、“史识”的价值判断,以人物为表现重点,聚焦“渭华烽火”的点燃瞬间,追古抚今。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一件件富有温度的美术作品让党史“活起来”。值得一提的是,这批作品并没有被束之高阁,而是巡展进机关单位、高校、社区,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直接与观众面对面。主题性美术创作如何“抓人”,即如何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如何让表现崇高主题、历史事件的作品不流于简单图解,而是融入创作者的思考与艺术创造?随着时代审美的变迁,人民大众更易接受直观的视觉呈现方式,因此,如何以绘画的形式图写历史,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国家形象,成为摆在当代艺术家面前的时代课题。

  扬奋斗之姿 颂发展之果 

  “三大美术创作工程”中对西安现当代城市建设发展成果及文旅融合新貌着墨最多,以表现城市发展新象、科技创新成果、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成就、人民幸福生活等现实题材为主。

  作品《黄河》描绘了雄浑壮阔的黄河图景,赞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治黄事业新篇章;《晋陕大峡谷》中高山耸立,峡谷深邃,河水蜿蜒流淌,山水交相辉映,大面积的土黄色富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传达出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引汉济渭》描绘了引汉济渭工程中的秦岭输水隧洞,通过对这一重大水利工程的聚焦,颂扬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泾渭分明》以泾河与渭河的交汇为表现主题,展现了两条河流在一片美丽景色中界限清晰的壮丽场景;《关中民俗》将关中舞龙、赶集、秋收、嫁娶等习俗穿插于画面之中,巧妙利用建筑与树木分割故事场景,动静结合,细腻生动;《博物馆之城》将西安极具代表性的六大博物馆囊括其中,大量金、银色的运用,为画面营造出雍容典雅的视觉效果;《曲江胜境》以传统界画画法绘制,布局巧妙经营,大唐芙蓉园居画面主体,体现了皇室园林的宏大气势;《陕汽力量》以工笔白描的形式表现了汽车制造的一线场景,体现了西安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航天五院“中继终端”》则讴歌了西安航天科技的进步和航天事业的辉煌。

  “三大美术创作工程”的开展,是赓续地域文脉,确立西安在新时代美术中文化方位的一种尝试。这种举一地之力,建构当代地域美术图像史的道路,承载着地方主题性创作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彰显了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鲜明特色。

  (作者:王犇,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中国画院院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