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丨在孤岛看见社会缩影与讲故事的重要性

2023-07-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时隔一年半时间,我再次在剧场看到了抓马教育直面鸿沟青年剧团之“责任与逃离”的第二部作品《醒醒,该起来了》,上一部是2022年1月看到的《我们(或个人问题)》,两部作品都充满力量,看后都令人陷入深思,反思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出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解决。

  《醒醒,该起来了》依然由《我们(或个人问题)》中的孩子们参与编创并演出,只是他们如今长更大了,也更有自己的思想了,因而除了感受新作自身的魅力,看不同阶段的孩子们,也像是某种养成式观戏,仿若见证了他们的成长。

  孤岛上的社会众生缩影

  从剧作上看,故事发生在一个封闭空间,如一座高高悬在空中的孤岛,让不同身份的人闯入孤岛,相互碰撞、影响,当孤岛突然出现一名弃婴的时候,更加映照着不同人的反应,于是孤岛便成了社会众生缩影的放大镜。

  故事的发生地“醒洋洋康复中心”之所以成为孤岛,是因为户外有狂风暴雨、40年一遇的沙尘,还有雾霾,在一座高层建筑内,发生了一系列突发事件:停电、电梯坏掉、安全通道打不开、物业联系不上、通讯信号中断等。看似偶然,又处处反映着我们当下生活的潜在危机:环境与气候问题、对电子和网络的过度依赖、对服务行业的依赖等。

  醒洋洋康复中心起初只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以及若干在中心接受治疗的青年。医生不断强调自己的权力,让护士在说每句话时都要喊他“医生”。然而,当这个封闭空间的权力关系只剩下他们两个人时,权力已经开始失效。那些接受治疗的青年大多不快乐,精神的平静需要借助药丸或打针,他们很多人得了一种病叫“嗜睡症”,这也暗示了社会高速运转之后人们对睡眠的丧失。

  康复中心后来闯入了一群认错房间的party青年,他们是一群衣食无忧、不知钱为何物的孩子,出行有司机接送,消费有父母储值。他们以群体的队形出现,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是掏出手机拍摄、闲话议论,抑或漠不关心,他们似乎更关心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与之相对的是,这位“并没有学过医的护士”只是一名来自“26环”的绿码人,她和即将在恶劣天气中送餐上门的快递员一样,居无定所、疯狂加班、生活充满不确定,在生活面前他们别无选择。

  随着一名弃婴的意外闯入,我们可以看到同一环境中不同身份的人的态度,他们的态度也侧面折射着社会生态。虽然故事设定是40年后的2064年,却可以看到这些年轻的“演员”们对未来的忧患。光是在这一点上,这部剧便充满力量,也会让我们反思,随着经济和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真的有变幸福和快乐吗?面对未来(婴儿),我们每个人可以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充满隐喻的世界

  在舞美设计上,随着剧情的推进,醒洋洋康复中心不断暴露其建筑本身的问题。一开始是房间漏水,接着白色的墙皮开始不时脱落,露出里边各种杂乱的广告牌和牛皮膏药式的小广告,就连“康复中心”的“心”字也掉落了,变成了“醒洋洋康复中”。

  我们可以非常字面意义地理解这个舞美设计,它暗示着这座建筑隐藏的各种问题。同时,我们似乎也可以像中学语文的课文分析一样,看到与建筑有关的种种隐喻:

  一方面,就像护士不断强调的,公司完全不是他们说的那样,她也不是真正的护士,她都没学过医。表里不一的建筑,似乎象征着“欺骗”。

  另一方面,墙皮脱落、充满问题的建筑“千疮百孔”,墙皮只是表面的光鲜,里边的隐痛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当护士说“有创伤的请举手”时,从衣食无忧的party青年到快递小哥,大家都默默举起了手。那些party青年看似生活无忧,却也并不真正开心,与父母有着巨大的鸿沟。父母看似努力工作为他们创造了很好的物质生活,实则却很少去倾听他们,很少关心他们的感受,他们只是关心让自己的孩子冲进更高阶的环里,甚至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转而又把一堆精神疾病的标签贴在自己孩子身上,进而把他们送入康复中心。所以大家都在“康复中”,却唯独没有了“心”。

  这种表面光鲜实则隐痛的世界,也与醒洋洋康复中心那首充满21世纪新千年般欢快的主题歌一致,唱得欢乐,实则下沉。

  或许我们可以再“过度解读”一些:那不断脱落的墙皮,或许也是剧中人不断苏醒的意识,随着表面的“伪装”不断褪去,真正的意识才逐渐醒来。

  讲故事的重要性

  全剧有两次提到讲故事这一行为,一次是江湖骗子,利用讲故事行骗;另一次则将全剧推向了高潮,大家为了安抚啼哭的婴儿,开始接龙给她讲故事。虽然很多party青年都说自己的父母从未给他们讲过故事,但那些已经苏醒了的人都开始为婴儿讲故事,那是全剧最温暖有力的时刻,也几乎是唯一能让所有人安静下来倾听另一个人心声的时刻。

  或许在剧情之外,也是非常珍贵的让现场观众聆听台上那些青年表达他们对社会的观察与反思的时刻,聆听他们说出自己感受与心声的时刻。

  对于江湖骗子来说,故事或许是迷惑众人的行骗术,而对于那些关心婴儿的青年来说,讲故事既是他们表达自己心声的方式,也是彼此聆听进而照见自我的镜子。因而就像出品方抓马教育的纪录片《认识你自己》中只有11岁的王羽芊(《醒醒,该起来了》中的护士饰演者)提到的:

  “很多人也许在生活中并没有想象到,一个人在孤独的时候,应该有别人聆听。他们也不会感觉到自己做错了,因为并不是你做错了就会有一个alert响起,说你做错了,需要反思。但是你看完我们的戏,可能会发现自己也做过这样的事情。”

  而在这里,讲故事这一富有仪式感的行为再次强调了故事之于认识自己、聆听他人的重要性,或许这正是《醒醒,该起来了》这个更大故事的意义所在。

  (树儿/供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