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青年说·学习标兵笔谈⑫】

张弛:坚持“两个结合” 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2023-11-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激励我院广大青年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推动比学竞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学习标兵笔谈】专栏,邀请院第二届“青年学习标兵”代表,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畅谈学习体会,激发广大社科青年的学习动力和行动自觉,为奋力开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境界作出更大贡献。

 

 

  张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在《光明日报》《新华文摘》《政治经济学评论》等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参与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修订编写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部委交办课题等。2021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被派往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编写工作专班挂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引领下,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持续跃上新台阶,正稳步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习近平经济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作出的最新理论概括,深刻回答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坚持“两个结合”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要理论命题,应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普遍的经济运动规律,系统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根本性矛盾,在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周期性波动以及不断加深的危机中,这一矛盾不断得到应验,体现出其深邃的理论穿透力。马克思提出的一些理论命题和分析范式,在当下西方经济学者中也不断被提及并深入研究,既形成影响深远的重要理论学派,也是众多深刻理论研究所涉及的重要理论领域,反映出其蓬勃的理论生命力。

  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是我们党持续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经验。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提出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等观点,使得我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后,对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同志评价说:“我的印象是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在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推动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成果持续涌现,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等,这一系列理论适应我国现实发展需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进入新时代,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新的实践与理论探索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经济建设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要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完善领导工作的体制机制。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明品格,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明确我们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指出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提出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要求,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导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我们要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相结合,以充分的理论自信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国古代长期是世界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经济水平高度发达,形成了与之相匹配的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早在《管子》《盐铁论》等著作中就包含了许多关于经济治理的思想架构,这些经济思想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对于经济问题的独特观点,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不少理论观点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比如,我国古代一直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国家治理思想,管子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而《汉书·食货志》指出,国实民富的关键在于“食足货通”,将生产和流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些相契合的部分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赋予了思想和文化的主动。经济学理论的价值意蕴、理论假设、命题范畴、政策导向等学科构建基础性问题的选择,不仅反映了不同理论范式的差异,也具有民族性的坚实基础,这为我们进行经济学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标尺。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其他学派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合理吸收借鉴有益成分,使当代中国经济学理论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更加贴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坚持“两个结合”,全面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丰富内涵,必将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进一步激活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推荐阅读

  【社科青年说·学习标兵笔谈】 朱学磊: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

  【社科青年说·学习标兵笔谈⑩】刘学: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社科青年说·学习标兵笔谈⑨】李超:以扎实的调查研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社科青年说·学习标兵笔谈⑧】王经绫: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贡献社科人青春力量

  【社科青年说·学习标兵笔谈⑦】阿比古丽·尼亚孜: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 更好响应时代号召

关键词:“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