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引领现代化新征程

2025-11-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发布后,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学术界普遍认为,“十五五”规划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中国有效应对复杂严峻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是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要。塞拉利昂马可尼大学中非研究院院长阿尔法·穆罕默德·贾洛(Alpha Mohamed Jalloh)在《建议》发布后第一时间通读了全文,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历史性政策文件系统阐述了中国2026—2030年的发展战略,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承前启后的历史性文件
  贾洛提到,《建议》是中国发展进程中一份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包容性、科学规划和集体智慧,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长期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贾洛表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五年规划始终是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十五五”规划的特殊意义在于其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贾洛表示,这一规划衔接了当前发展阶段与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成为中国巩固基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步。在他看来,“十五五”规划将助力中国夯实发展基础、突破结构性障碍,并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占据战略主动。
  贾洛提到,《建议》的起草过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透明度与广泛协商,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了评估“十四五”规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和吸取的经验教训,中共中央于2025年初成立文件起草组,并组织开展全国性调研。六个调研组深入12个省区市进行专题调研,同时,通过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收集超过300万条留言,整理出1500余条建议。贾洛说,《建议》的调研和撰写过程充分体现了公众参与,凸显了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的显著特点:广泛参与和集中、科学的决策。
  从“量”到“质”的战略转型
  《建议》内容涵盖广泛,贾洛表示,中国将经济增长视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支柱,相关领域均重申了这一承诺。《建议》旨在提升人民福祉、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并将改善就业、教育、医疗以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列为主要社会目标。
  在产业发展方面,《建议》明确提出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贾洛特别注意到,《建议》提出要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同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贾洛表示,《建议》展现出明显的发展战略转型趋势。与“十四五”规划相比,“十五五”规划更加强调“质的转变”而非“量的转变”。这一转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关注点从宽泛的“经济发展”转向更为精细的“高质量发展”,强调可持续的、创新驱动的增长,而非单纯的量化扩张。这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相一致,并凸显了技术进步作为核心驱动力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规划重点转向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贾洛认为,这一转变反映出中国采取了更加注重内需的发展战略,但这并不意味着闭关自守。他表示:“《建议》中概述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包含了扩大国内开放的措施,并将这些措施置于一个更加完善的框架内,加强国内大循环。”
  应对外部环境的战略调整
  “外交学者”(The Diplomat)网站刊发评论文章提到,《建议》在应对外部环境方面展现出更加谨慎和务实的态度。《建议》对未来五年的展望将比以往的规划更为谨慎。其定位强调持续性和长远发展,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将减少对短期问题的关注,更加注重延续性和应对长期挑战。此外,《建议》中还提到了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可能影响中国发展的不可预测因素,因此需要中国在应对这些挑战时具备更强的战略韧性。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至关重要,《建议》特别强调科技自立自强。贾洛认为,这表明中国将在保持制造业在经济中重要地位的同时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国内市场以应对外部压力。
  “现代外交”(Modern Diplomacy)网站刊发文章表示,《建议》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规划不仅着眼于宏观经济指标,更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增加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以确保中国人民的福祉和未来。在创新领域,《建议》体现出更加系统和深入的战略布局。《建议》不仅强调创新驱动,更注重通过将创新与产业进步相结合来强化实体经济。
  贾洛表示,《建议》提出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这种做法体现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旨在平衡供需关系、优化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平衡。《建议》强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强调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贾洛说:“这种平衡发展的思路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引领未来的发展愿景
  展望未来,贾洛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表示,中国正稳步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该目标以创新驱动发展、环境可持续和社会公平为基石,而“十五五”规划将有力引领这一进程。与此同时,“十五五”规划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稳定、改革与发展的长期承诺,在保持快速增长与社会和谐的同时,积极应对国内外各项挑战。
  “十五五”规划不仅为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贾洛表示,“十五五”规划将“高质量发展”置于核心地位,自主创新将发挥核心作用。与此同时,中国未来五年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灵活性和长远发展。在“十五五”规划的指引下,中国将在新征程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赵琪)
【编辑:王俊美(报纸)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