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跃升。理念更加清晰,制度更加成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绿色生产力加快形成,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绿色底座,也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方案。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
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认识持续深化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等,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价值体现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树立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并以新发展理念赋予时代内涵;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底层逻辑,构建中国生态文明自主知识体系;提出全球生态公共产品的中国供给范式,为世界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为何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党的创新理论,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理、道理、学理的阐释更加深入,推动其在能源革命、产业升级、国土空间管控、社会参与等领域落地落实,持续提升社会共识度与执行力,为美丽中国建设夯实思想根基与战略定力。在2023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重大转变”概括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强调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彰显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加深刻。
加快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生态文明制度底座更加坚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加强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推动长江、黄河生态保护和能源法治再上新台阶;推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论证,形成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制度安排,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更高位阶的法治支撑、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绿色底座。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围绕责任、权责与问效一体推进,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等,以制度改革创新筑牢生态文明根基。
随着一系列改革举措和制度持续落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链条全面压紧压实,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向纵深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要求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多目标的协同。这既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的精准把握,更是站在发展全局的长远谋划,要求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落脚点,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统一。
“十四五”以来,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新污染物治理,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全国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国土绿化和“三北”工程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重点治理区由“沙进人退”转为“绿进沙退”,森林覆盖率升至25.09%;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构建,关键栖息地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总体回升,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全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生态安全底线进一步夯实。
“双碳”目标驱动绿色生产力加速集聚
积极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中国已构建起全球较为系统完备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进落实碳排放“双控”制度,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业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推动碳排放“双控”向制度化、法治化、市场化协同演进。全国碳市场建设迈出新步伐,重启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将水泥、钢铁、铝冶炼等高耗能行业纳入强制碳市场,确定了全国碳市场建设路线图,碳价信号对资源配置与产业升级的牵引作用持续增强。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一季度,风电光伏装机14.8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14.51亿千瓦的火电装机,风电光伏装机规模提前6年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70%,已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关键绿色赛道上凭借“规模化—产业链完整—快速迭代”优势加速突破,绿色生产力加速集聚。在多边框架受冲击之际中国宣布2035年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在少数国家能源气候变化转向的背景下“率先垂范”,为全球绿色转型定方向、立标尺,以高标准承诺与高质量行动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确定性与新动能。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