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砥砺党员、干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积极开拓进取、勇于担当作为。”长征精神与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上的璀璨明珠,赓续传承了伟大建党精神内蕴的崇高理想、初心使命、意志品质和性质宗旨,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90周年,深刻理解长征精神与苏区精神的内在关联,准确把握二者的鲜明特性与时代价值,对于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以更加主动的精神自觉激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伟力具有重要意义。
苏区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逻辑起点
长征精神与苏区精神在历史演进中形成时空连续性。从时间的承续上看,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局部执政的斗争实践中锻造形成的、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内核的苏区精神,为长征的胜利和长征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源与实践范式。从空间维度看,中央红军从于都集结出发,将苏区精神的基因携带至长征沿途,如苏区时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铸就了长征途中“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贞誓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求真务实,奠基了遵义会议转危为安的真理检验;“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一心为民,成就了“半条被子”永恒佳话;等等。这种空间转移中的精神延续,充分证明了苏区时期锤炼的信念根基、思想路线、优良作风是长征精神形成的直接来源。质言之,党在苏区政权建设、军事斗争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精神财富,为战胜长征途中的各种艰难险阻提供经验范式和精神动力;而长征途中的极端考验以及顺利通过考验的伟大实践,又使苏区精神中的红色基因得到进一步的淬炼、升华。这种升华不仅是革命斗争地理空间的转移,更是红色精神的接续延展。
共同生成于土地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
实践是精神之源,时代是思想之母。长征精神与苏区精神具有鲜明的实践统一性,共同生成于土地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一是实践背景的一致性。尽管长征精神与苏区精神在时间上有先后性,但它们形成的时代大背景具有一致性。当时的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围剿”红军,苏区政权建设面临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战略转移中遭遇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中国共产党积极发扬斗争精神,在革命力量相对弱小情况下积极探索适合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长征精神与苏区精神正是在这种最艰难的历史境遇和共同的斗争环境中孕育形成的。二是实践任务的统一性。无论是苏区政权建设的探索实践还是长征的战略转移,均指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苏区时期党领导开展的局部执政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旨在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苏区精神便是在这种极为艰难的革命环境、非常险恶的斗争实践中锤炼锻造的精神形态;而长征精神则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继续推进土地革命,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赢得历史主动的战略转移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财富,二者统一于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实践。
共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长征精神与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传承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因,二者具有精神的同源性。“坚定信念”和“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赓续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崇高信仰;“求真务实”“一心为民”和“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精神传承了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宗旨情怀;“艰苦奋斗”“争创一流”和“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发扬了伟大建党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坚强意志;“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和“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守了伟大建党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道德情操。历史充分证明,长征精神与苏区精神既传承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因密码,又在苏区斗争与长征的艰难实践中昭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真理伟力。
体现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长征精神与苏区精神均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的赤诚情怀和不负人民的忠贞誓言,二者在价值立场上具有贯通性。其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共同的价值追求。苏区时期,我们党提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要求每个共产党员要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积极“争取群众”,并通过制定《兴国土地法》、开凿红井、捐米救济等让群众获得看得见的实惠,形成了“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的著名论断。长征途中,面对极度艰难的生存环境和斗争考验,依然自觉遵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始终把“一心为民”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其二,一切依靠群众是共同的价值准则。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依靠人民,赢得人民信任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的根本依靠。从苏区的“母送儿,妻送郎,最后一子送战场”到长征的“彝海结盟”,生动展现了人民群众蕴藏的不竭力量源泉。其三,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共同的价值自觉。苏区时期,我们党积极探索民主新路,大力发展教育,改善医疗条件,开展防疫运动,进行打土豪、分田地,苏区政权建设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对此苏区人民称赞道:“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而在长征途中,我们党抓紧“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在贵州遵义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在茂县提出“建立番人自己的苏维埃和人民革命政府”等,这些都延续了革命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自觉。
伟大实践产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指引伟大实践。长征精神与苏区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明标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不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在新长征路上继续交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优异答卷。
(作者系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