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新疆温泉讯(记者孙美娟)9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在新疆温泉县呼斯塔遗址调研,看望慰问呼斯塔考古队员,实地考察指导考古队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高翔听取考古队工作汇报。本网记者王宙/摄
高翔指出,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边疆治理和考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边疆考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院边疆考古工作者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在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上发力,依托学科与平台优势,建立覆盖全国、联通国际的边疆考古协同网络,形成边疆历史文化研究合力。要强化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打造政治坚定、专业过硬、梯队合理的研究团队,为边疆考古工作筑牢坚实根基。
呼斯塔遗址是新疆境内青铜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最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2013年发现。遗址主体年代约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核心区面积约12平方千米,是天山西段及周边地区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的青铜时代遗址。呼斯塔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对揭示夏商时期新疆西部地区社会生活状况,加深对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理解,具有重要价值。
呼斯塔考古队营地新貌
调研期间,高翔一行考察了呼斯塔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人骨样本等重要遗存以及遗址核心区城址,听取相关工作汇报,与一线考古队员深入交流。高翔一行还走访了考古队驻地,关切询问队员生活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及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部、考古研究所负责同志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