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人工智能不仅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产生深远影响,而且深入到教育理念、教育文化以及教育生态之中。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财经类高校如何实现将数智技术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具有“数字素养+学科交叉”能力、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创新型专业人才?近日,本报记者围绕上述问题采访了西安财经大学校长赵敏娟。
构建专业与能力培养的“三维图谱”
《中国社会科学报》:AI给高等教育教学带来哪些全新挑战和机遇?
赵敏娟:从教学工具的迭代到教学生态的深层重构,数智技术深刻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和课程体系的系统性重构。通过构建专业与能力培养的“三维图谱”:清晰勾勒知识脉络的知识图谱、精准锚定核心素养的能力图谱、深度融合数字技术的数字图谱,培养学生从掌握细分专业知识与应用,转变为具备适应快速变化环境下破解现实问题的能力。
数智技术使多维度个性教学成为可能,是有效推动财经类高校高质量教学改革的技术基础,为培养财经类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数智技术在为社会发展创造出新的业态及发展空间时,也为财经类高校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以数字经济为例,我国目前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50万亿元,金融科技、智能财税、数字贸易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AI对财经类专业建设提出哪些新要求?
赵敏娟:AI不仅从教学工具革新、教育生态重塑等多维度赋能财经类专业建设提质升级,也倒逼专业建设加速重构,从培养方案到课程、师资、教材、课程实践等,均需相互协同的系统性变革。其中,重点是课堂改革,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快专业培养方案升级,引领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随着机器学习在银行风险定价等领域的深度应用,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周期快速压缩。高校专业设置要快速响应社会需要和行业现实需求。二是财经类课程建设要围绕现实问题,形成跨专业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科技快速发展推动专业不断细分,财经类问题在近些年呈现出愈发复杂和综合性的特征。将现实问题与专业知识深度衔接,是课程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三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教师要设计知识点、现实问题、开放性结论等融为一体的课堂内容,具备跨专业协作、与学生及时互动等能力。四是构建新型教学环境。摒弃简单的技术堆砌,建成虚实融合、交互联动、开放共享的教学场域。构建泛在化学习生态,让学生在虚实交融的环境中,既掌握专业知识,又能直观感受智能技术在财经领域的应用逻辑。
多维提升师生数字素养
《中国社会科学报》:围绕教学质量提升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前财经类专业有哪些创新内容与实践?
赵敏娟:通过专业焕新,打造“AI+”交叉学科生态;通过课程革命,构建“通识+专业”的数智课程体系;通过师资重塑,锻造数智化教学先锋;通过学生赋能,强化实践创新能力;通过改善教学环境,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夯实多重数字素养基础。一方面,把AI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内容。设计内容丰富的“人工智能概论”通识课,设置“财经大数据分析”等实践项目,让学生掌握从数据清洗到可视化呈现的全流程,培养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强化学生的科技伦理,引导学生树立技术向善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运用AI为学生个性成长和差异化发展赋能。依托智能学习平台,为学生建立“兴趣—能力”图谱,定制“AI+专业/课程”学习路径。
多维优化专业结构,对接数智社会发展需要。首先,动态调整专业布局。通过与校内外专业交叉融合,新增数字财政、智慧会计、智能物流等专业;通过增加AI与课堂内容融合、教学内容数字化、课堂测试与课后辅导平台智能化等,逐步升级传统优势专业;结合就业及专业转型可能性等指标,逐步淘汰需求萎缩的专业。其次,依据行业发展前沿和学生兴趣与需求,积极推动微专业建设,设置“专业+AI”系列微专业,逐步形成大数据技术与AI、数据科学与统计分析、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影像制作等数智化微专业群。最后,通过深化校企协同,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让学生在校期间体验和参与AI在行业使用的运行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于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您有哪些建议?
赵敏娟:开设AI相关的通识类课程,构建“AI+X”跨学科课程群。将数智技术、方法和案例融入专业课程。西安财经大学以“财务管理+AI”等课程为切入点,正构建跨专业的数智课程体系。
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能力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其一,实施全员能力提升计划。分批次开展“AI工具教学应用”“跨学科课程设计”等专题培训,举办“数智教学沙龙”,实现人机协同教学常态化。其二,建立激励机制。设立“数智课程”“数智化教学改革研究”等数智专项,对开发虚拟仿真实验、AI辅助教学项目的教师给予必要的表彰。其三,推动跨界合作。以虚拟教研室为载体,组建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金融+AI”“会计+数据科学”等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协作团队。
坚守和回归教育本质
《中国社会科学报》: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已从工具应用迈向系统重构。如何打造校园自主学习生态?
赵敏娟:数智教学改革始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成为最大受益者。一是推广智能辅助学习。西安财经大学依托“西财大智学”平台,基于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动态推荐个性化学习资源,实时反馈知识掌握情况。二是深化创新创业实践。建设数智化双创实训室,辅助学生运用数智化技术参与学科竞赛及科研实践,利用数智技术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情景,孵化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三是强化数智伦理教育。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辩证看待AI“双刃剑”效应,严禁使用AI工具进行论文代写、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杜绝学生过度依赖技术或滥用算法。
教学环境的智慧化升级是数智化改革的必要保障。一方面,推动课堂教学方式革新。通过驱动式、探究式、任务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形成沉浸式学习体验。建立以“提问+辩论”为核心的场景化探究机制,聚焦现实问题,鼓励学生拓展认知边界。另一方面,实现学习空间的环境升级。依托“未来学习中心”,构建泛在化学习生态,打造智能学习空间。
数智赋能本科教学的过程,本质上是坚守和回归教育本质的过程。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技术赋能,让教育更贴近人性、更激发潜能、更指向未来,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