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抗战老战士的家国情怀——记夏森同志

2025-09-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她是抗战烽火中走来的老战士,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许党许国的坚定信仰;

  她是捐资助教的楷模,燃烧自己点亮学子们前行的路,体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情怀;

  她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夏森。

  2021年2月25日,98岁的夏森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那温暖的一俯身,是国家对一位耄耋长者最深切的敬意。

  8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来到夏森家中看望慰问,并为她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1937年,14岁的夏森怀揣着“救国救民”的朴素愿望来到延安。1938年,15岁的夏森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为之奋斗一生的革命生涯。

  2006年,83岁的夏森到丹凤县考察,亲眼目睹龙驹寨镇西街小学艰苦的教学环境,感到揪心不已,当即拿出2万元,为西街小学购买了桌椅、字典等学习用具。

  2008年,夏森了解到陕西省丹凤县龙驹寨镇赵沟小学的教学楼已成危房,毫不犹豫地捐资20万元建起新的教学楼。2013年,夏森拿出她和丈夫汝信的多年积蓄,捐献100万元设立了“夏森助学金”,随后不断追加,总金额累计已超过260万元,用于丹凤县、上犹县的教育扶贫事业。

  2025年8月20日,高翔院长在陕西省丹凤县调研定点帮扶工作时,特意叮嘱院帮扶办和当地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进一步管理和使用好夏森助学金,不断激励更多青年学生的奋斗热情。

  夏森的捐赠全部来自她和老伴汝信的离休金和日常生活费。她舍不得为自己买一件新衣服,对捐资助学却是倾其所有、毫无保留。

  当年,得知国家要为她发放上万元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金时,夏森婉谢了。她表示,要将这些钱捐给生活困难的孩子们。

  孩子们写给她的信,每一封信,她都仔仔细细收藏,时常拿出来反复阅读,并始终惦记着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表彰大会结束后,全国各地媒体纷纷要求对夏森进行采访,夏老一再婉谢,只是淡淡地说,我没有做什么,这只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她的付出从未寻求回报,但时间给出了最好的诠释,学生们报以最真挚的爱戴。那份“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与这些来自秦岭深处的信,共同构成了对这位百岁共产党员一生的最高褒奖。

  从烽火岁月里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到和平年代为教育扶贫倾心尽力。夏森用一生诠释的信仰与选择,已如炬火,被众多人接过,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

  夏森,这个名字,早已超越了一个人的范畴。

  她是一种精神,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奉献。

  她是一种力量,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她是一盏灯,点亮了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铸就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地。

【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