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社科关注
>
本网原创
徐明全:老战士的世纪人生
2025-09-02
作者:
查建国 陈炼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字体放大
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徐明全,江苏扬州人,1930年出生,1944年5月参军,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已是95岁高龄。
徐明全说,自己的生命像一本被战火灼穿的旧书,每一页都写满命运的转折与坚守。当他开口讲述1944年投身新四军的故事时,浑浊的眼眸突然泛起光芒,仿佛时光倒转,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回想起80年前江都真武小学的硝烟,裹着芦苇荡的晨雾,也回想起了三垛河伏击战的血与火。
1937年的江都,上小学三年级的徐明全正趴在课桌上抄写生字。突然,尖锐的防空警报响彻晴空,日军战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轰炸摧毁了教室。浓烟中,他攥着半截铅笔奔跑,滚烫的泪水灼伤脸颊。1944年的春天,14岁的徐明全在芦苇荡边遇见了改变他一生的引路人。
“想打鬼子吗?”简单的问话,让徐明全毫不犹豫地跟上了队伍。从此,他成了新四军武工队的一员,在昏暗的窑洞里组装枪支,在月光下搬运弹药。某次武工队行动中,因汉奸告密,日寇的刺刀已经在身后不远处,生死关头,他纵身跃入熟悉的芦苇荡,也正是这片从小嬉戏的芦苇荡,护佑了他年轻的生命。
1945年4月5日的三垛河伏击战,是徐明全记忆中最浓烈的色彩。他戴着斗笠,弯腰装作田间劳作的农民,耳中却时刻留意着四周的动静。当冲锋号响起,他抄起藏在田埂下的长矛,与战友们如猛虎般扑向敌人。那场伏击战取得了大胜,204名日寇被歼灭,7人被俘。
岁月流转,硝烟散尽。新中国成立后,徐明全脱下军装,转身投入教育事业,为培养革命人才默默奉献。在华东水利学院、上海海事大学计算机系的筹建过程中,他又成了拓荒者,从手摇计算机到如今的人工智能,他见证着科技的飞跃,却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严谨与执着。在开展教育工作中,徐明全总爱给年轻学子讲述那段峥嵘岁月。他的事迹和人生阅历照亮了后来者的路。
这位在枪林弹雨中打击日寇的老战士,如今仍在以自创的保健操与岁月抗衡。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爬上窗台,95岁的徐明全已在客厅开始了他自创的“岁月保健操”。这套融合了推拿、太极与呼吸法的动作,是他八十年戎马岁月的生命智慧。
八十年光阴流转,当年的少年早已白发苍苍,但那些用生命铸就的誓言,那些刻在民族记忆里的星光,永远不会熄灭。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查建国 陈炼
【编辑:查建国 陈炼】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学者研讨战后80年的日本与中日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
学者共议技术驱动下的学科融合与人文坚守
学科交叉赋能全球设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