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社科关注
>
本网原创
卢沟桥——枪声唤醒国魂的见证者
2025-09-01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体放大
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追寻抗战地标,重温峥嵘岁月
它们是烽火岁月里的沉默见证者,是镌刻着民族伤痕与不屈的立体史书。从卢沟桥上的石狮凝视,到台儿庄的残垣低语;从凯旋路上的轰轰炮火,到腾冲国殇墓园的巍巍丰碑——每一处抗战地标,都封存着枪林弹雨的记忆,跳动着救亡图存的脉搏。
循着这些凝固的坐标,我们触摸历史的温度,听见一个民族在危亡时刻发出的最坚韧的呐喊。
古老的卢沟桥静卧在永定河上
桥身的石狮子在阳光下沉默不语
很少有人能想象到
这座承载了八百多年风雨的古桥
曾在那个黑暗的年代
以一声撕裂长空的枪响
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也成为唤醒沉睡国魂的千古见证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本侵略者借口一名士兵“失踪”
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
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
又炮轰宛平城
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又称卢沟桥事变
那一声枪响
如同一把重锤
敲醒了沉睡的中国
卢沟桥的炮火
点燃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烽烟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这是当时中国军人的呐喊
也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真实写照
如今
卢沟桥依然静卧在永定河上
桥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肃穆地向世人讲述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桥上的弹孔
是那段岁月的无声印记
石狮子身上
仿佛也镌刻着历史的沧桑
如今
卢沟桥头的硝烟早已散尽
但唯有铭记历史
才能让枪声永远沉寂
唯有自强不息
方能守护这用鲜血换来的锦绣河山
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网、光明网、党建网等
【编辑:常畅】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坚定“五个认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休闲文旅成为经济生活新引擎
“依工强文”开辟人文社科发展新赛道
深化革命文物研究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