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以来,新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凝聚各方力量,做好定点帮扶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院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高翔在全院2025年定点帮扶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强化做好新时代我院定点帮扶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在院党组谋划部署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丹凤县的定点帮扶工作呈现出崭新面貌。2023年至今,社科院直接投入帮扶资金670万元,落地帮扶项目22个,引进新项目1个,建立帮扶车间4个,帮助百余名脱贫群众稳定就业;选派多名优秀干部前来挂职,多次组织专家学者深入丹凤调研授课,更鼓励中国社科大青年学子来此研学——他们正用实际行动,助力丹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8/t20250821_5911953.shtml
教育帮扶,点亮希望,托起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始终将教育作为定点帮扶丹凤县的重中之重,实施“全链条式”支持,持续改变着这座秦岭山城的命运。截至2024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累计投入约600万元,将曾经的村办小学——丹凤县社科希望小学,打造为拥有环形跑道、计算机教室、舞蹈室和图书馆的现代化学校,成为山区孩子梦想启航的地方。帮扶不止于一校。中国社会科学院资助40万元改造丹凤县特殊教育学校校舍,为特殊群体送去社科关怀;为部分偏远乡镇捐赠电脑、打印机;多家院属出版社联合捐赠图书1.5万余册,设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基地和“社科读书角”专区,用书香涵养未来。更令人动容的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夏森老人的故事。她倾尽毕生积蓄设立“夏森助学金”,迄今已资助400多名丹凤学子。截至目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直接实施的帮扶项目中,教育帮扶占比超过40%。从校舍改造提升,到教学设施改善,这份跨越三十余年的坚守,正稳稳托起丹凤的美好明天。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8/t20250822_5912154.shtml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促进丹凤县产业振兴、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产业帮扶为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帮扶资金保障力度。2023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丹凤县直接投入帮扶资金670万元,谋划定点帮扶项目22项,引进帮扶项目1个,建立帮扶车间4个,帮助脱贫群众转移就业100余人。依托资源禀赋,中国社会科学院助力丹凤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多个龙头项目落地。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已协助丹凤建成400亩柿子园及加工厂、标准化养殖基地,支持多家企业完善产业链条,直接带动就业200余人,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同时通过京东、抖音等电商渠道,推动丹凤葡萄酒等百年品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从深山村落到现代产业园,从传统生产到品牌化运营,产业帮扶正为丹凤县带来持续的发展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充分发挥国家级智库的独特优势,将顶尖的学术资源和人才力量持续注入丹凤县的发展一线。2023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超过100人次的专家学者深入丹凤,开展专题调研和授课——金融研究所、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等多名专家就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作专题讲座;当代中国研究所、日本研究所、文学研究所等专家调研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文化传承等工作,多领域智慧共同为县域发展把脉开方。截至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已累计培训基层干部、科技人才和高素质农民2000余人。一批批建议落地、一项项培训开展,智库力量正持续为丹凤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而深厚的智力动能。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8/t20250824_5912225.shtml
2023年以来,全院通过“社科帮扶”线上小程序、工会采购、食堂直供等多种方式,累计购买丹凤农产品超800万元,真正让实惠落进农户口袋。帮扶行动更延伸至更广平台:挂职干部积极对接,为院内会议定制丹凤山泉水10000箱;全力争取国铁集团支持,使丹凤特产宣传覆盖超3亿人次,相当于带来超3000万元广告价值。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资助丹凤县供销电商公司建成农产品展厅和助农直播间,显著拉动线上销量,订单突破5万单,销售额超500万元。在推动“以购代帮”的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也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确保消费帮扶健康、可持续。如今,越来越多的丹凤优质产品,正通过这条有温度、见实效的帮扶之路,走出秦岭,走向全国。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8/t20250825_59124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