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郑州讯 (记者张杰)11月1日,第二届乡村传播论坛暨第九届“新媒体公共传播”学术年会在郑州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乡村传播的国际化路径、数字时代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乡村传播与新媒体公共传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贡献学理思考。
新媒体为乡村社会提供了跨越地理阻隔、直接参与广阔公共议题的媒介平台,显著提升了乡村的可见度与传播效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表示,在数智技术的支持下,公共传播体系呈现出信息采集和分析更精准、传播渠道更多元、功能更为综合的特点。他期待学术界与业界能够共同探讨创新路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公共传播体系,提升乡村国际传播能力。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认为,公共传播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的更新换代,更在于如何回应国家与社会的需求。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淑华提出,当前我们需要具备基于现实需求、回应技术发展、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术情怀与志趣,要让乡村的声音走出河南、走向国际,为乡村振兴提供中国经验,为世界理解中国提供河南样本。
会议还举行了《新媒体公共传播》集刊第Ⅱ期新书发布仪式。会议由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单位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