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出海的人文经济学践行

2025-08-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人文经济学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强调人文资源、人文生活与人文精神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度赋能机制。人文经济学研究范畴涵盖两个维度:聚焦人文的本质属性与探究经济的本质内核。人文经济学的终极指向在于解答人如何追寻幸福这一根本命题。人文经济学的理论视野对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当物质层面的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更需关注人在非物质领域的行为选择、价值取向,以及个体幸福感的生成路径。浙江文化出海不仅是对人文经济学理论成果的生动践行,更在全球化语境中为中华文化出海开辟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其探索过程本身已成为滋养人文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鲜活注脚。

  人文经济学

  文化出海的价值逻辑

  中华文化出海既是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主要途径。文化出海不仅具有深化国际经济合作、拓展贸易空间的经济价值,更承载着塑造国家形象、传递中国话语、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战略价值。当下,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形态已发生深刻转型,从传统意义上“包饺子、打太极、学汉语”的“老三样”,逐步拓展为以网文、网游、网剧为代表的“新三样”。

  然而,中华文化出海在实践中仍面临多重挑战。比如,文化距离和文化基因引发文化折扣、西方文化主导的全球格局和市场竞争,以及知识产权领域的霸权制约等问题。其中,文化距离的存在使得不同国家的受众对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意识形态及历史语境都有可能产生理解偏差,进而形成接受障碍和认同迷思。如何针对目标市场的文化特质弱化其文化基因对文化折扣的消解作用,成为文化出海首先要破解的难题。知识产权霸权的制约,则直接影响我国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尚缺乏超级文化航母,亟待培育兼具顶级资源整合能力、超级内容创意能力、全球品牌影响力的旗舰型文化企业。

  文化距离可以被理解为目标国受众对中华文化的接受程度。基于数年前的研究,我们依据文化距离与文化贸易的实际形态,对部分国家进行了大致分类:东南亚、南亚多数国家属于与中华文化距离较近且贸易往来活跃的类型;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属于文化距离较近但贸易互动较少的国家;泰国、马来西亚等则呈现出贸易情况良好但文化距离较远的特征。针对这些不同分类的国家,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文化出海策略。

  在文化出海的实践语境中,要将人文经济学的发展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文化出海行动。中华文化出海的价值内核在于弘扬中华文明所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这既是人文经济学理念在实践中落地的核心要义,也是推动文化出海发挥深层影响力的根本依托。

  这些共同价值具体体现为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为民情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生态智慧,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世界视野,民胞物与、天下为公的博爱胸怀,以及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包容气度。唯有将这些浸润着中华文明基因的共同价值深度融入文化出海的实践机理,方能让人文经济学的理念落地生根,最终实现经济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协同彰显。

  这些共同价值需依托文化出海的多元产品形态具象化呈现。为此,我们将文化产品的价值内涵分为四个层级:其一为本性层,展现中华文化的感性之美,通过对文化元素的创意提取,在感知体验层面构建共同价值的可接受性基础;其二为理性层,聚焦理性之美的传递,注重对中国百姓日常生活智慧的创造性转化与借用;其三为精神层,着力彰显灵性之美,深度触及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与价值信仰;其四为意境层,通过文化精神的渗透,实现生活场景体验与空间场景的深度融合,让受众在消费中国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于日常生活场景中产生情感共鸣。

  浙江实践

  文化出海的创新路径

  挖掘浙江文化内涵,塑造本土特质与现代气息交融的“吴越宋韵”新风。浙江在推动文化出海时,在共通性、共享性、共同性的世界文化格局中重新审视和转译浙江文化。因此,我们在把握中华文化地方意蕴时,要平衡好地方性与国际化、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二元关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文化是浙江人民在特定时空维度中孕育的地域文化精品,其独特的价值彰显离不开系统性的提炼与传播。2021年7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浙江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着力彰显“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地域文化品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同步推出“浙江文化标识”培育计划,启动浙江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为各类文化机构的创新发展搭建优质共享平台,为推动浙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意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搭建数字赋能平台,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钱塘潮涌”风范。首先,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培育和壮大数字文化产业。杭州在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领域始终位居全国前列,为数字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其次,着力营造数字创新生态,搭建数实融合基础设施。在推动数字技术应用、文化数据驱动、数字平台交易、数据终端体验,以及通过各类数字终端打造新型沉浸式、全感知、泛娱乐项目等方面,浙江均走在全国前列。再次,加强数字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数字化感知效应。浙江在游戏引擎、人工智能特效制作、剪辑技术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最后,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守护数字版权价值。杭州正在建设的“中国数谷”,通过开发数据交易凭证业务、积极探索区块链跨链互认机制,为数据文化产品的海内外规范交易提供了有力支撑。

  探索市场竞争机制,展现政府与企业和合的“浙地协同”风采。其一,破除行政性垄断,保障民营企业公平竞争。浙江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这种平等的市场环境。其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文化创新生态体系。浙江通过持续优化要素、政务、市场、法治、创新等环境,探索形成政府基金扶持、社会资本投入与企业自主探索相结合的多元化资金模式,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文化航母奠定了制度基础。其三,创新国际合作机制,搭建文化出海共享平台。杭州围绕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目标,先后在英国、意大利、瑞士等国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中心,与海外知名企业、主流媒体建立稳定长效的合作关系,通过组织参与国际文化节、影视节及开展专业培训等方式,整合政企资源形成出海合力,推动浙江文化以更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文化市场。

  总之,人文经济学为文化出海提供了理论指引,而文化出海则是人文经济学在跨文化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浙江通过挖掘文化内涵、数字赋能以及探索市场竞争机制,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化出海之路,为中华文化出海提供了宝贵经验,充分展现了文化与经济融合的强大力量。今后,浙江将继续深化人文与经济的互容互促,不断创新文化出海模式,持续提升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让浙江文化在全球舞台绽放更耀眼光芒,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浙江智慧。

  (作者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编辑:隋萌萌(报纸)赛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