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8月13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蓝皮书”)。
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广州数字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蓝皮书显示,广州数字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广州数字经济正处于跨越发展期,数字经济要素集聚能力强,数字经济各领域全面发展,数字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广州数字经济稳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470.30亿元,同比增长9.8%,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4.41%,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全省、全市经济增长水平,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3%,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培育产业新动能新优势方面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蓝皮书指出,广州加快成为全国人工智能领先城市。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技术突破和商业应用为标志,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正进入新阶段。近年来,广州推动实施以“链长制”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战略举措,推动了一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建设,集聚起一批高水平人工智能企业,加快建设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链群。截至2024年底,30家企业被评为广东省大数据骨干企业、13家企业被评为广东省人工智能骨干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蓝皮书认为,广州直播经济第一城优势明显。广州是直播经济的发源地、孵化地,依托实体供应链优势与店播数智化技术的深度融合,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消费模式不断发展。2024年,广州直播电商零售额5171亿,居全国前列,网络零售店铺数、直播场次、主播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在抖音、天猫、快手等主要数字营销平台中,来自广州的主播数量、销售店铺、营业额、播放场次、物流数量等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
蓝皮书封面。主办方供图
人工智能深刻影响数字经济发展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蓝皮书主编张跃国以《把具身智能机器人培育成支柱产业》为题作报告。他认为,人工智能已经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高地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具身智能正在蓬勃发展,并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具身智能新技术加速迭代。随着近年来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大语言模型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不断迭代,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认知科学等跨学科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形态加速融合。二是万亿级市场新蓝海加速开启。具身智能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计算机、新能源汽车之后,新一代带动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的高科技终端产品,必将加速开启万亿级市场的新蓝海,也必将孕育丰富多元的新业态新模式,催生生产生活的新方式和新关系。三是重点城市布局新赛道的加速兑现。庞大的市场需求,完整的核心零部件供应链,良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国家和地方连续的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驱动我国成为最新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沃土。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张振刚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就是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实现生产力三要素向更高质量跃迁。当前,人工智能正由单一能力向通用智能快速演进,大模型原生应用激增,具身智能、脑机接口加速发展,教育、医疗、制造等行业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以人工智能赋能驱动的生产效率变革、质量变革与动力变革,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学院院长、讲座教授陈雷系统介绍了人工智能从符号系统迈向大模型时代的发展历程、技术特征和应用场景。他提出大模型的特征在于多模态、多场景、多任务,其飞速发展的基础在于算力和数据,DeepSeek作为全球AI颠覆者开启了技术驱动民主化时代,国产大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民生服务、生物科学、金融、智能建筑、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治疗等领域,但应用过程需注意AI幻觉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广汽集团人形机器人团队负责人张爱民博士表示,人形机器人发展经历了技术探索、功能突破、高动态发展三个阶段,当前面临技术难、监管弱、成本高、场景少的困境。未来人形机器人发展要以低成本、高效率的远程控制机器人模式,实现机器人在商业应用中完成数据采集。广州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丰富,可以考虑建立“人形机器人与都市生活”展厅和人形机器人示范应用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