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体育传统 提升学生文化认同

2025-08-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民族传统体育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认同和精神追求,对塑造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具有重要作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依托前身广东民族学院的办学基因,立足自身定位与特色资源,以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构建文化传承与价值认同双向赋能机制,为高校文化育人提供了创新范式。

  深耕特色发展理念,优化体育课程体系。学校立足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通过系统梳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与实践价值,选择具有少数民族特色、锻炼价值高、群体性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体育课程体系,同时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将体育教学全面升华为价值塑造与文化认同的重要阵地。一是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破传统高校体育教学过度注重技术、技能教学,课程结构与内容单一的局限,开设武术、毽球、舞龙舞狮、珍珠球、蹴球、陀螺、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等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形成较为规范、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二是紧密围绕“申博冲百”战略目标和“学科建设年”核心任务,立足体育学科特色,深入推进“大思政”一体化建设和构建“五育并举”新格局,以课程思政为突破口,深挖各门体育课程的育人元素,将价值观、道德修养、民族文化、体育精神、生命观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浸润式文化氛围。新时代背景下,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载体,重塑高校学生的文化认同,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的有效手段。学校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校园活动,打造具有民族特色、时代气息的文化育人体系,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深化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与热爱,激发其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的热情。一是打造校园体育文化节,内容涵盖竞技赛事、文化展示与健康服务三大板块,开展趣味运动项目、“三大球”联赛、啦啦操比赛、定向越野等体育赛事,以及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展演和健康科普讲座及义诊等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互动中激发对民族体育精神的认同与热爱,助力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二是大力扶持花炮、民族健身操、龙舟、武术、押加等民族传统体育学生队伍,提供充足的训练场地、专业教练指导及必要的活动经费,并鼓励其承担校内表演、社区服务、文化推广任务,使其成为活态传承的核心力量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标杆。三是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度融入迎新活动、典礼仪式、校庆庆典等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校园能见度,以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不断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
  强化师资力量,提升传统体育育人能力。学校坚持人才兴教,引导教师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者,以教师良好的道德风范和渊博的学识文化影响、培养学生,激发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热爱之情。首先,建立导师制度。针对部分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认知不足、教学中存在畏难情绪的情况,通过建立导师制,由教学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教师进行传帮带,在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技能传授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指导与支持,帮助其迅速掌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涵与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其次,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实践学习机会。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多位教师曾从事各类民族体育赛事的裁判工作,在长期的实践锻炼中,广大教师加深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解与认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为做好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理论支撑,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坚持以赛促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坚持民族高等教育底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科研和竞赛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赛事,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凝聚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磅礴力量而不懈努力。例如,在广东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学校学生代表团勇创佳绩,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7项,总奖项排名全省第五名,竞赛项目总积分192分,排名全省第八名;在2025年广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项目比赛中,学校学生代表团获得武术长短兵2金1银1个第五的成绩,夺得该项目的团体冠军,武术套路甲组获得1个第五名,乙A组获得1个第五名、1个第六名以及1个第八名;在2024年广东省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中,学校龙狮队充分发扬运动健儿敢拼敢搏的优良竞技作风,在全省近60所高校、235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乙组男子传统南狮第三名和乙组男子南狮集体鼓乐第五名的成绩。
  勇担文化传承使命,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重塑高校学生文化认同,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其主动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来,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承的转变。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文化传承活动,让民族体育文化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扩大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的社会职能,组织师生参加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通过示范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加强广大青年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锻炼其身体素质、意志品质,让其在运动中感受民族体育的精神力量,培育文化自信。学校“熠河益教”团队依托专业优势,前往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三所集团校开展为期8周的“五育浸润·科普同行”活动,以武术、啦啦操、醒狮三大特色课程为载体,将民族文化传承融入实践教学。武术教学在传授学生基本武术套路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领悟自强不息等武术精神内核,实现传统文化精髓的代际传递;啦啦操教学则根据学生特点编排舞蹈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训练中培养团队默契;醒狮课程教学以历史文化渊源为切入点,系统讲解其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手把手传授舞狮技艺,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活态的人文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记忆与独特的文化基因,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学校主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切实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引领学生领略民族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涵养深厚的文化认同和自信,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承。学校将继续深耕这片沃土,不断丰富路径、创新载体、深化内涵,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源源不断地为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和卓越专业素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大而持久的岭南文化力量。
  (执笔人:秦铃,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编辑:杜琨(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