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视野探讨外国人支援中国抗战壮举

2025-08-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本报上海讯 (记者查建国  陈炼)8月13日,“抗战中伟大的人道主义典范——饶家驹与上海南市安全区”报告会暨《饶家驹:被遗忘的英雄》新书签售会在沪举行。报告以88年前法国人饶家驹在上海创设安全区的史实为线索,通过学术视野探讨了一个外国人支援抗战的壮举。

  报告会以档案、报刊、图片、影像、口述资料等为依据,讲述了饶家驹的生平,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上海南市安全区的缘起、管理与运作、推广与影响,并且从衣食住行、医疗卫生、读书教育、自救与经济等方面生动还原了当时难民安全区的生活图景,体现了饶家驹的人道主义精神、对中国难民的无私奉献以及对和平的不懈追求。
  1937年,一位法国人在日军炮火中设立了上海南市安全区,庇护了30万上海难民。这样的义举堪称传奇,然而,今天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饶家驹凭借娴熟的外交技巧,借助国际社会的力量和国际媒体的关注,使得上海南市安全区始终未发生日军杀戮事件。在安全区存续的963天里,他多次挺身而出,坚决捍卫安全区的中立地位与难民生命安全。中法合作的上海安全区不仅是二战时期最出色的安全区之一,还促成1949年《日内瓦第四公约》关于战时平民保护条款的制定。
  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徐波提出,当日军占领上海,整座城市陷入血雨腥风之时,这位法国人道主义者以非凡的勇气与大爱,拯救了万千中国人,其事迹被载入《日内瓦第四公约》中。我们要挖掘抗战历史,让饶家驹这位“被遗忘的英雄”重现光芒,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作为中法友谊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他的事迹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法两国人民共同抗争的见证。
  与会专家认为,上海南市难民安全区成功的奥秘,凸显了上海的博爱和城市精神,助力这座城市始终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在至暗时刻点亮人性的光辉。要深入挖掘国内外档案、亲历者口述、历史文献,全面还原饶家驹的传奇一生,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球地缘冲突不断升级的当下,我们要在铭记历史中更加珍爱和平。
  活动由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学林出版社共同主办。
【编辑:隋萌萌(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