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界和中国而言,1945年8月15日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这一历史性的重要时刻,标志着中国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奏响了万众期待的凯歌。伟大胜利成果永远铭刻在人类正义事业的史册上,敦促着今天的人们为开创美好未来而砥砺前行。为从国际视角解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本报记者采访了德国与塞尔维亚的多位专家学者。他们一致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不仅承载着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更对世界格局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
“作为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日子之一,1945年8月15日象征着世界抗击法西斯黑暗势力的胜利。法西斯主义曾经席卷全球、毒害灵魂并夺走无数生命,最终被人们的英勇抵抗所击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亚历山大·米蒂奇感慨道。在他看来,这一天是疗愈侵略者暴行所造成的创伤的契机。对中国而言,这一天成为关乎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
谈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德国出版商、作家弗兰克·舒曼(Frank Schumann)对记者表示,抗击法西斯主义的军事胜利,从根本上重塑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这场冲突的终结,促使世界许多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将危害人类安全与和平的敌人绳之以法。这一历史经验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当世界人民团结一致时,完全有能力捍卫和平。在这场关乎人类存亡的斗争中,多国人民深刻认识到:我们身处命运与共的大船上,面临相同的挑战,唯有同舟共济才能生存,否则将一同覆灭。”舒曼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这其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谈及此,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荣休教授、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罗梅君(Mechthild Leutner)告诉记者,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角色极其关键,可谓功不可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而斗争、为社会解放而努力。这种双重意义成为了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者历程中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波茨坦公告》标志着里程碑时刻
每当人们回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程,总是要提及《波茨坦公告》。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Volker Tschapke)对记者表示,2025年是《波茨坦公告》发表80周年。“《波茨坦公告》继承了1943年《开罗宣言》的精神,明确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并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公告发布不到一个月,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恰普克谈道,今天,《波茨坦公告》对中国、对亚太地区、对世界仍具有深远影响。与《开罗宣言》一起,两份文件共同构成了战后处理日本相关问题的国际法基础。可以说,《波茨坦公告》不仅为日本军国主义敲响丧钟,也为战后国际秩序奠定了基础。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我们面临新的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然而,《波茨坦公告》所承载的原则和理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恰普克补充道。
联合国成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
战后,国际社会作出的最重要决定之一就是成立联合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联合国被视为安排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步骤。
罗梅君分析道,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对于塑造战后国际秩序具有决定性作用。作为一个代表不同国家的国际机构,联合国切实展现了人们为争取不同国家和平共处、和平解决国际冲突付出的努力。二战留下的这一遗产在今天仍然非常重要,联合国应当对自身历史缘起和所肩负的责任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妥善履行职责。当前,世界部分地区再次笼罩在战乱的阴影下。在这样的时刻,倡导和平并以此维护全人类的生存根基尤为迫切。
恰普克说:“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自1945年创立至今已存续80年,这一体系本身即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就。”
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与世界意义长期遭到低估。二战史观纠偏与叙事重构之路任重道远。对此,罗梅君深有感触。她认为,西方研究视野与纪念文化中对东方主战场的重视程度仍有欠缺。西方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媒体代表应积极作为,在历史研究、历史纪念等方面自觉纳入非西方视角,凸显中国等非西方国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的贡献。
米蒂奇表达了相似看法。他认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经历巨大苦难,他们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精神与意志尤为令人钦佩。在西方世界,特别是在西方政治界、主流媒体和流行文化中,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同时,在对二战欧洲战线的描绘中,一些西方学者往往淡化苏联红军的作用。这种对历史的歪曲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并为危险的历史修正主义势力打开了大门。
反击历史修正主义的挑战
时至今日,历史修正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杂音仍在蔓延。一些极端分子拒不承认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事实已经证明,二者本质上是试图否认、篡改、压制历史真相,与历史潮流相违背。
对此,舒曼阐述道,以日本为例,其至今依然拒绝正视战争罪行,日本教科书仍将南京大屠杀轻描淡写为“事件”。舒曼进一步以东京靖国神社举例称,日本长期公然供奉二战甲级战犯,一些官员甚至以官方身份参拜,罔顾历史事实与国际正义,引发政治丑闻。
米蒂奇分析称,历史修正主义泛滥成为当前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某些势力企图通过解构二战历史、淡化法西斯罪行来动摇人类和平共识:日本右翼政客持续参拜靖国神社、美国政客将侵略行径美化为“战略威慑”,这些行为实质上是对历史正义的公然践踏。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历史修正主义与民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正形成共振,侵蚀着国际社会共同的价值根基。
史实和史料是无可辩驳的证据。罗梅君提到,德国纳粹在欧洲、日本军队当年在亚洲犯下的骇人听闻的战争罪行,已在学者笔下得到记录。如何确保历史记忆在当代得到持续传承至关重要。为实现这一点,尤其需要客观地突出二战起因,说明这场战争如何在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因素的共同驱使下爆发。唯其如此,今天的人们才能有效遏制新露头的鼓吹好战和军备扩张的论调。“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段痛苦经历,造成大量人员死亡。我们应当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将促进全世界人民之间的和平合作以及用和平方式化解冲突的必要性,置于各国政治和外交工作前列。”罗梅君强调。
“当历史修正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与复仇主义结合试图改写历史时,其危害性将成倍增长。这些错误思潮的抬头是对历史真相的公然挑战,面对此类逆流,国际社会必须果断采取行动予以反击。”舒曼说。
面对历史修正主义的挑战,国际学术界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在学术界和公众层面讨论并进行批判和有力抵制。在舒曼看来,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是消减历史虚无主义的关键一环。除此之外,在文化领域也需采取行动,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各个领域传递真实信息,例如通过书籍、影视、戏剧、博物馆等载体还原历史真相。我们既要铭记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也要科学审视历史教训;既要歌颂胜利,也要直面失败。
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历史的印记仍在,永远都不能忘、不敢忘。今天,我们纪念战争的胜利,是为了历史不再重演。和平的成果来之不易,须倍加珍惜。在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零和博弈思维构成全球性挑战的今天,我们必须对历史保持清醒认知。罗梅君感叹道,二战在全球多个国家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巨大破坏,人们必须将此视为不可磨灭的教训与警示。警钟长鸣,它提醒我们要致力于维护和平,展现跨越国界的团结。这需要各国间平等相待,坚决反对个别国家的霸权图谋。在政府间及国际层面,加强一切可能的政治努力、防止战争卷土重来事关重大。对国际学术界而言,广大学者应在与二战有关的科研、教育工作和社会责任履行中贡献自身力量。
“中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人民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者,也在那场浩劫中承受了深重的苦难。对那些为倒退危险势力沉渣泛起提供土壤、缺乏正当性且被政治化的历史修正主义行径,必须予以严厉谴责。”米蒂奇如此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