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
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的提出和确立是我们党不断探索的结晶,是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一度在党内盛行,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全面概括和系统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号召全党都要积极“学习毛泽东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党员和革命的人民,使毛泽东思想变为实际的不可抗御的力量”。
七大通过的新党章界定了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与经验主义的偏向。”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七大的历史性贡献,有力地克服了党内的各种错误倾向,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为我们随后取得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的所在。毛泽东指出,“在党内,在革命队伍内,我们有一条方针,就是团结,在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在遵守党纲党章,服从决议的原则基础上,“和所有同志团结起来”。在具体实践中,党将这一方针具体化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即“从团结的目标出发,经过自我批评,达到了团结”。新的中央委员会的选举工作是党的七大的一项重要议程,受到与会代表的普遍关注。“对犯过错误的同志,应不应该选举”的问题,党内存在“不应该”和“应该”两种意见。为此,毛泽东在《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方针》中指出,党内要尽可能的团结,对犯过错误的同志不能“一掌推开”,“有些犯过路线错误的同志作了很好的自我批评,我们大会代表都一致地欢迎”,要“尽可能地团结更多的人在我们的纲领下,争取他们和我们的团结、合作”。
正是在这样的选举标准和原则下,七大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中仍然包括一些曾经犯过错的人。团结是七大代表的普遍共识,确保七大成为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党的七大“最充分地发扬了党内民主”,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的中央委员会和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党内团结的生动体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为着获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中国人民的完全解放而奋斗”。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团结合作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关键。党的七大召开时,中国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我们党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即如何领导全国人民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后,去争取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建立新中国。完成这些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全党的团结、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团结”一词贯穿全篇,多次出现。报告提出了团结全国人民争取胜利的一般纲领和具体纲领,“在党内,和全体同志更好地团结起来,在党外,和全国人民更好地团结起来”,“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同时,毛泽东在报告中批判了国民党否认中国有多民族存在,而把汉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称之为“宗族”的错误观点,以及对少数民族实行压迫剥削的反动政策,强调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争取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解放和发展。毛泽东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着眼于广泛团结党内外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凝聚革命力量、争取更大胜利指明了努力方向。周恩来在七大《论统一战线》的发言中指出,我们对统一战线的队伍,就是要“发展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孤立、分化和打击顽固力量”“不但要国内的团结,而且要国际的团结”。在团结的队伍中,毛泽东认为,“最主要的、起领导作用的,是我们的党。没有我们的党,中国人民要胜利是不可能的”。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党的七大,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团结实践中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以全国人民为半径的最大同心圆。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之初就提出了团结的口号,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团结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和根本利益所在。团结作为党的七大的工作方针,及时并妥善地解决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维护和加强了党的团结统一,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新时代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宝塔山的指路明灯到新时代的伟大复兴,团结历来是我们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将团结精神贯穿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全过程,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让党的七大的团结之光,永远照耀我们前进的道路。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