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

2025-07-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海讯 (记者查建国 陈炼)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在沪召开。论坛以“智能教育在中国:大模型、好案例、新产品”为主题,与会学者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变革的中国路径。会上还发布了“启创·InnoSpark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1.0”。

  人工智能已成为21世纪最具挑战性、最具催化力、最具赋能特征的战略性技术。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提出,人工智能正在打造未来教育新形态,大模型正重塑知识生产和传播格局。未来教育将是人机混合、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混合叠加的方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成为必然趋势,将重新构想和创建未来教育发展新格局,我们既要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又要防止技术凌驾于育人之上。在未来教育的变化中,技术的变化将是最直观、最直接的,但不变的永远是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表示,教育大模型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支撑未来教育生态重构的“新基座”,是人工智能教育全场景、全流程的关键基础设施。我们要继续利用好高校在教育理论、认知科学、教育技术、教师教育等领域的深厚积淀,打造一个真正理解教育规律、适配中国教育场景、服务教师教学与学生成长的智能化支撑平台,通过解答教育问题、赋能学科教研,助力实现教学育人一体化。

  “要创新教育教学新手段,拓展教育教学新空间,提升教育教学新素养,深化教育教学新评价,打造教育教学新生态。”在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看来,当前,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已成为全球共识,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教育变革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融合发展、双向赋能,汇聚起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

  大模型将重塑知识创造与传播逻辑。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认为,我们现在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迅速的迭代来实现跨界发展,它使得教育由过去的传授走向了共生。

  “智能时代、教育何为”是我们需要共同回答的时代课题。与会专家表示,大模型为教学带来了精准化、个性化教学路径规划等前所未有的机遇。要勇当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的“先锋队”、全球合作的“桥头堡”、育人改革的“先行者”,持续强化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场景应用和规范治理,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

  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创智学院联合主办。

【编辑:崔园园(报纸) 张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