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一条重要经验。7月22日,上海市静安区委、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笃行党章强根基 砺行不怠启新程”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通过103周年系列主题活动理论研讨会在沪举行。
更好地发挥党章指导作用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常务副主编曹泳鑫提出,在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中,我们要更好地发挥党章的根本性规范和指导作用。以党章为指引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坚守初心使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能够推动管党治党水平整体提升,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起强大正能量,也是不断锤炼党风党性、凝聚党心民心、推进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
“发挥学术智识,深化对党章的研究与阐释,是落实党章要求的重要路径。”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孟钟捷表示,高校应依托党建学科优势,系统阐释党章内涵,开展多维度理论研讨与宣介,以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章要求的深刻理解与自觉践行。同时,通过学术研讨、馆校合作等方式,扩大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确保党章要求在实践中得以有效落实。
党章的诞生与传承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上海市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萧烨璎表示,要依托各地深厚的红色资源,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过程中,突出党章资源赋能作用,持续展现党章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要探索红色资源与“大思政课”融合的实践路径,通过“开学第一课”进红色场馆、馆校社合作结对等方式,使红色场馆转化为生动课堂,将文物史料转化为鲜活教材,以沉浸式的教育实践促进红色文化走向全民、润泽城市。
落实作风建设重在行动,贵在实践,关键在于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将党章要求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上海市党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小敏表示,要用党章规定的行为规范和制度坚定信仰、坚守初心。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天然形成的,要通过以党章为依据的严格锤炼与规范行动来塑造。同时,必须通过构建和完善以党章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形成组织、领导、自身建设及监督保障四位一体的规范体系,确保党员行为不偏轨、不变色。
制度建设、形象塑造与自我革命是理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党的作风建设之间关系的三个关键维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齐卫平表示,要以制度建设确立全面从严治党导向,以形象塑造加强党群联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自我革命形成精准有效的治理机制,破解长期执政难题,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与治理水平。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常态化长效化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乎党的生命力与执政根基。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忠杰表示,要将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党章纪律融入日常,堵塞漏洞、分域施策、标本兼治。要推动纪律从他律向自律转变,培育党员慎独习惯,构建“动力—平衡”相统一的运行机制,在严管与激励中兼顾秩序和活力,确保党风净化与创新活力并行。
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刘靖北看来,中央八项规定通过制度化纠治“四风”与思想教育并行,高层示范、制度约束并重,修复并强化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将廉洁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常态化学思践悟,巩固了理论认同;以“四下基层”“枫桥经验”等机制创新,完善了基层治理,增强了群众参与;通过风险识别与问责闭环,推进执政方式与工作方法革新,实现了国家治理能力的系统性跃升。
作风建设制度化是确保党政机关行动效能与廉洁自律的核心支撑。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常务副院长章志远在解读最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时表示,此条例以全覆盖、全过程、全周期的治理视角,将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纳入制度轨道,不仅强化了依规、依纪、依法管理的内在逻辑,更通过“严禁—严格—严肃”的执行要求,持续推动党政机关率先过紧日子。严格落实条文规定,对于巩固党风政风建设成果、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党性是“体”,党风是“标”,党纪是“策”,必须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华东师范大学—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党章研究中心主任周敬青认为,党性、党风、党纪必须一体推进,统一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中。其中,党性建设解决思想根源问题,作风建设聚焦外在行动表现,纪律建设强化制度规范约束。我们要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系统观念推进党性党风党纪建设,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以自我革命推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持续提升,筑牢党长期执政的制度基础,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见效,以政党之治推进国家之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新征程上,要继续深挖党章的丰富内涵,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制度完善和党性锻造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党的自我革命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确保党始终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