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丝路国家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2025-05-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钟雯轩)5月23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教育厅、西北大学承办,以“丝绸之路:文明互鉴与文化创新”为主题的“2025丝绸之路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利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研讨会”在西安召开。100余名中外专家围绕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互鉴、当代中国与丝路国家关系的发展、丝路国家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

  丝绸之路的开辟打通了东西方经贸往来和文明交流的通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西北大学校长孙庆伟在致辞中表示,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交流、各抒己见,持续深化“科教搭台、科技赋能、人文铸魂”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国际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教育合作走深走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海波介绍,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地和中国西部地区的教育大省,陕西始终是中外文明互鉴的见证者与推动者。搭建“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这一合作平台,目的是构建与丝路国家推动教育合作项目与科学研究交流的双向发展机制。他结合平台定位与发展,从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推动科技深度融合、强化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各方携手共进,在国际合作、科技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保护好、传承好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为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与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议间隙,举行了“区域国别史译丛·非洲史”启动仪式、“吉尔吉斯斯坦矿业科学院院士”授予仪式等一系列活动。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阿尔及尔第三大学、苏伊士运河大学共同发起的“中阿文明交流互鉴学术联盟”也正式启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曾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