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话语体系建设自觉与自信

2025-05-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本报武汉讯 (记者明海英)5月17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高端论坛2025暨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丛书发布仪式在武汉举行。会上,武汉大学发布“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丛书(11 种)”,会议同步开展了“时代之问 珞珈之答”专题成就展。

  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理富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学术范式转化,推动其中的重大概念成为学科的核心范畴、重大理念成为主要研究视域、科学方法成为重要分析工具,系统提炼总结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表示,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文化资源,对人类创造的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加以研究借鉴、转化利用。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自觉。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推动构建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植根中国的学术体系、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要自觉把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放到“两个大局”中把握,放到“两个结合”中考量,放到“两个转化”中创造,放到民族复兴进程中谋划。

  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教授黄进认为,构建中国全球话语体系,一是要强化国际法解释话语权,构建中国特色国际法解释体系,深度参与国际司法活动是提升国际法解释话语权的重要路径。二是创新国际立法议程设置。积极参与和引领新兴领域如深海、极地、外空、气候变化、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规则制定,积极参与和引领改革传统领域规则体系。三是强化涉外法治体系建设,拓展国际法治传播渠道。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陈静(报纸) 张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