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仅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自觉,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更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时代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根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的精神需求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努力方向,要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提倡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是坚持人民至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让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站稳了人民立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用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形成了内涵丰富、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唯有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才能进一步巩固文化主体性,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以“两个结合”为法宝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通过“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中的“中”“合”“仁”“公”“和”“革”“礼”等核心智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知识体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其现代更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更加充分地贯通起来,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自主知识体系,为涵育中国式现代化、克服西方现代化文明陷阱提供深邃的思想智慧和强大的文明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有效实现了人口压力与人力资源优势的辩证统一,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内在统一,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实现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统一,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实现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和谐统一。可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激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又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更自主更深厚的文明底蕴。
以解决中国与世界现实问题为导向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当前,我们正经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呈现出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态势。从国际上看,人类社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文明、制度、种族、发展等诸多领域差异和隔阂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全方位挑战,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和信任赤字给全球治理秩序形成严重冲击。与此同时,科技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已经深度介入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日常生活、工作方式、社会互动乃至思维方式产生了全面影响。西方国家所倡导的“普世价值”等价值观念在回答和解决上述人类面临的新问题时已经应对失措、束手无策,迫切需要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来为破解全人类共同难题提供科学指引,照亮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也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当代中国深刻社会变革和生动社会实践不仅为形成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丰富素材,也对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中国问题生搬硬套西方理论是行不通的,中国问题的产生有自己的时代环境、历史经纬和文化土壤。在全面深化改革历史进程中,我们不仅需要用中国话语来总结中国经验,将中国经验上升为中国理论,更加需要用中国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传承中华文明。在这个过程中,从马克思主义中找寻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症结的破解之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和谐相处之方,秉持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态度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知识体系,就成为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必由之路。
尽管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任重道远,但唯有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通过“两个结合”打开创新空间,善于立足于解决当今中国与世界面临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重塑全球知识生产格局,为人类贡献更多东方智慧,真正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院长(主任)、研究员)
审核:李建军
责任编辑:蒋净柳 王志强
网络编辑: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