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八届电影特效国际高峰论坛在上海大学举行

2024-12-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4年第八届电影特效国际高峰论嘉宾合影 主办方提供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11月3日,2024年第八届电影特效国际高峰论坛在上海大学开幕。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党委书记、所长龚波,上海市静安区委常委、副区长梅广清,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滕俊杰,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刘达,上海市教委发展规划处处长龚晋,上海市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秘书长汪艇,上海大宁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毛立鹏,厦门大学业界名家、原八一电影制片厂高级工程师刘晓春,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高新技术研究处副处长王萃,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副院长铁钟,上海大学人事处处长刘丽兰,上海大学信息办主任许华虎,上海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方建慧,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李晓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丁友东,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何小青,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程波,上海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倪瑜,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张斌,上海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陈晓达,上海电影学院挂职副院长黄剑波等领导,以及来自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数字制作工作委员会、中影集团等业界知名专家,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共同出席本届高峰论坛。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教授致辞 主办方提供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党委书记、所长龚波教授致辞 主办方提供

  让人工智能成为中国电影新质生产力引擎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人工智能:中国电影新质生产力的引擎”,旨在推动电影强国建设、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汇聚国内外行业精英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AI技术在赋能影视内容创新、视效提升、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巨大潜力,通过AI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应用,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的艺术品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助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共同绘制智能时代下中国电影发展的新蓝图。论坛开幕式由丁友东主持。

  成旦红表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为电影行业从辅助创作、降本增效、提升视觉体验等方面带来突破式发展。2024年7月上海大学胜利召开了第四次党代会,会议提出未来五年,积极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新范式,提出“1+3+8”发展模式,其中人工智能赋能是三大战略之一,文化传承创新是八大工程之一。学校会全力支持上海电影学院,贯彻“五五战略”,探索艺术与技术融合,聚焦电影特效前沿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在推动上海全球影视创作中心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上海电影特效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何小青教授致辞 主办方提供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丁友东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 主办方提供

  AI技术为电影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龚波提出,AI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前沿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电影行业,既为电影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当前与未来,电影行业将顺应全球智能化演进趋势,通过自主研发和应用提质升级,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提升我国电影科技的整体实力和效能。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愿与大家携手共进,共同描绘智能时代中国电影发展的新蓝图,为实现电影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何小青表示,学院紧紧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积极贯彻学校“五五战略”,建设艺术技术重点阵地,深入推进AI for Education,探索艺术与技术深度融合,培养复合型电影创新人才。最近,上海大学与上海电影局共建成立上海电影发展研究院,通过创立上海电影发展智库、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未来科技影像研究等核心方向,全面推进上海“电影之城”建设和上海电影高质量发展。

  在成旦红、龚波、梅广清等的共同见证下,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与上海电影技术厂有限公司、东方明珠影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极清慧视科技有限公司举行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大会还安排了三个主题报告、专家报告和圆桌论坛等环节。在论坛闭幕式上,丁友东提出,要坚守电影初心,大胆拥抱AI时代,期待明年在上海大学举行的第九届电影特效国际高峰论坛上与大家再相会。

  本届论坛由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电影高新技术专委会、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数字制作工作委员会、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动画与数字娱乐专委会、上海市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为指导单位,上海大学、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上海电影发展研究院、上海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上海智慧影视创新研究中心、上海市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协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