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外语教育服务治国理政

2024-01-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发挥大国作用,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高校外语专业应该以“国之大者”为重,把握世界大势,为国家提供坚实的外语人才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打好铸魂育人的“主动仗”

  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高校外语教育需以服务国家发展为己任,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建设紧密联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德树人工作,创新外语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外语教育教学全过程,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和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够夯实学生的理想信念之基,提高他们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打好铸魂育人的“主动仗”。

  外语类高校是外语人才培养和语言文化研究的重镇,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种文化思潮并存,各种教育理念多元碰撞,对开展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以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和评判标准来开展高校外语教育体系融合创新,既是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任务的题中之义,也是高校外语教育在新的形势任务下改革完善人才培养路径的必要之举。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首先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重要论述融入外语教育体系,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外语能力,同时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这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外语教育向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更好的支持;有助于打造中国特色的外语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最后,这也有助于实现外语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机融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外语人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这对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重要论述融入外语教育

  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重要论述为指导,充分发挥外语教育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外语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为国家构建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弘扬中国声音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高校外语教育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因此,在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重要论述与高校外语教育体系融合创新的路径上,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相关方面的教育。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注重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从而增强他们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外语教育将国家治理的理念、政策、实践等内容融入外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加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对国际事务的了解,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重要论述。

  优化外语教育体系。要明确外语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价值,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全面提升外语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在外语教育中,应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外语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使外语教育更加贴近国家的发展需求和国际化趋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治理和发展。

  推动外语教育创新。在外语教育中,应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为国家的发展和治理提供更多的外语人才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外语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在线学习等技术手段,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高校外语教育应该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智能化,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探索适合外语教学的新型技术手段和教学模式,要加强技术手段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拓展外语教育的视野和资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外语人才。这需要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创新,引导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同时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其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还需要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联合研究和学生交流等活动,引进国际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和经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和交流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外语教育中,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外语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推动外语教育进一步服务治国理政。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高校外语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因此,高校外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一支具有高水平教学能力、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为外语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和培训渠道,不断提升其教学和研究水平。

  在当前国际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将为治国理政服务的理念与高校外语教育体系融合创新,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加强国家治理理论研究,优化外语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国家治理与外语教育的协作机制,推动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助力高校外语教育体系融合创新,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提升外语教育服务治国理政水平

  推动高校外语教育体系融合创新研究的实践与应用,首先要加强自身校内课程建设。目前,已有高校作出积极探索:清华大学中文系开设了一门“外国人看中国”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以外国人的视角看待中国,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北京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开设了一门“一带一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和应用能力;上海外国语大学开设了一门“中国与世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在加强自身校内课程建设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借助社会资源和智慧。

  建立政府与高校合作机制。政府应加强与高校的沟通与联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高校积极参与治国理政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高校则应主动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治国理政研究和实践,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化的支持。

  促进学校与社会合作。高校应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外语教育与治国理政的融合创新,推进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应用和推广。社会也应加强对高校的支持和帮助,为外语教育和治国理政研究提供更广泛的资源和平台。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合作与交流对于外语教育和治国理政的融合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加强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理念,拓展外语教育服务治国理政的国际视野。

  加强研究与实践的融合。提升高校外语教育体系服务治国理政的创新研究,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相互促进、相互支持。高校应加强相关研究的开展和实践探索,推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提升高校外语教育体系服务治国理政的创新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合作、促进交流、推动创新和融合发展,强化高校外语教育体系服务治国理政的意识和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外国语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杜琨(报纸) 张黎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