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综合创新暨张申府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2023-12-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段丹洁)张申府先生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与其弟张岱年先生创立的“三流合一、综合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推动张申府、张岱年学术思想研究,12月9日,在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运辉教授《张申府先生学谱》出版之际,“中国文化综合创新暨张申府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

  深化张申府文献整理及思想研究

  在方克立先生建议下,北京语言大学于2020年4月成立“中国文化综合创新研究中心”,由杜运辉担任中心主任。研究中心出版《张申府先生学谱》、《张申府张岱年研究集刊》第5辑、《方克立著作集?马魂中体西用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略稿》、《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与融通》等著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张申府文献整理及思想研究》和《方克立文献整理及思想研究》等课题,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副书记魏晖指出,北京语言大学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深入推进张申府、张岱年学术思想研究,推进中国文化综合创新发展,把研究中心打造成为中国文化的学术创新平台、拔尖人才培养的高地、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杜运辉表示,在思想文化上,张申府先生对数学、数理逻辑、自然科学、哲学、教育学、政治学、图书馆学等都有深入探索;特别是他“时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主宰”,坚持“以中国为主”,又具有宏大而平实的国际视野,倡导“真以人民为主体”的新文明,追求“通”的最高境界。

  张申府先生的女儿张燕妮女士阐述了父亲参与“一二九”运动游行指挥、参加“一二一六”抗议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的示威活动等历史。张岱年先生的哲嗣张尊超先生回忆了自己父亲与大伯父张申府之间的学术交往,并讲述了张岱年先生对的张申府先生哲学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评价。

  发掘“综合创新”文化观当代价值

  会上,来自全国高校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文化综合创新与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展开交流研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中江认为,张申府哲学是现代中国新实在论和唯物论这两种哲学运动的一部分,但主要倾向来自罗素的朴素实在论。将张申府哲学概括为“唯实世界观”是完全能够成立的,“唯实”是张申府哲学的灵魂。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维武表示,张申府先生实现哲学之“通”的努力着重从三重维度体现出来:一是在“解析”与“唯物”之间寻求一种结合;二是在西学与中学之间寻求一种融通;三是在逻辑与诗之间寻求一种共存。通过这三重维度的融会贯通,希望在古今、中西哲学之间创造出体现新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现代形态中国哲学。

  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卫平看来,在当代中国哲学史上,张岱年、冯契、高清海分别建立“天人五论”“智慧说”“类哲学”的理论体系。在理论立场上,他们坚守马克思主义与以创造性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相统一;在理论资源上,马、中、西相会通;在理论构造上,哲学与哲学史相交融。他们的哲学史研究不是单纯的对以往哲学的“照着讲”,而是贯注着自己的哲学观点的阐释。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允熠认为,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论的核心是“第二个结合”。方克立先生把“第二个结合”作为自己的“终生职志”,我们今天要赓续优良传统,不离开“第二个结合”的思想主线。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单继刚同样认为张申府先生的“三流合一”等主张对“第二个结合”具有发端之功。张申府先生提出“辩证唯物本是中国真正传统的见解”,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中国固有的传统,这是石破天惊的一个观点。中国一开始就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传统,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阐述“张申府与‘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建构”,认为张申府先生思考“革命文化”问题,成为“新启蒙”运动的主要发动者之一,其有关思考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建构提供了不应忽视的思想元素。

  关注“三流合一”思想与“两个结合”

  学者们还就张申府与中国现代化、张申府与中国传统儒学的现代转型、张申府与新启蒙运动、张申府与罗素哲学、张申府“三流合一”思想与“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学派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学功提出,要十分精准地把握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关系,避免陷入“中西对立”的误区。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综合创新”文化观具有无可争议的当代价值,它也应该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时代主题而得到提升和发展。

  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程钢认为张申府先生将差异极大的地处东海西海、其理不尽同、其心也不尽同的圣哲如罗素、孔子、列宁,将内容极其不同的科学与人文综合到一起。要处理这种差异,必须引入张岱年先生的“兼和”思想。“兼和”与“两一”不同,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内部新型学术分支的析出和独立。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洪晓楠作会议总结。他表示,《张申府先生学谱》的出版为张申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支持。在张申府思想研究方面,可以用“实、通、兼和”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与会学者的研究成果。在综合创新文化观方面,学者们讨论了张申府、张岱年、刘鄂培、方克立等对“第二个结合”的学术探索。此次会议对深入推进张申府、张岱年学术思想研究,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研究,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思想史意义。

  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丁文阁致闭幕辞,提出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综合创新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张申府张岱年研究中心,将虚心听取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建议,继续向全国学界征集张申府、张岱年先生和张氏家族的有关史料,如手稿、书信、题词、相片、影像等等;将继续适时召开学术座谈会和研讨会,加强与国内学界的合作。在国内外学界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将拿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张岱年学术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哲学史学会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综合创新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张申府张岱年研究中心主办,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