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学批评拓展跨学科研究新天地

——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聂珍钊

2023-09-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视角认识文学的伦理本质和教诲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阅读、理解、分析和阐释文学的批评理论与方法。自2004年创立以来,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以文学的伦理批评为蹊径,深入和系统研究文学的基本原理如文学的发生、文学的形态、文学功能与价值、文字与语言等基本问题,提出一系列如文学伦理表达论、文学文本论、语言生成论、文学物质论、文学教诲论等核心观点,形成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今年是文学伦理学批评提出20周年。近日,记者邀请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创立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聂珍钊,具体回顾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历程,探讨该理论未来发展方法与路径。

  开拓文学批评研究新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4年,您提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至今已经20年,当前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是用于阅读、分析和解释文学文本的批评理论与方法。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文学批评理论研究不仅承担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研究”“当代西方伦理批评文献的整理、翻译与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源与对外传播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还出版了学术专著《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中文版、俄文版、韩文版、英文版,日文版正在翻译中、《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研究》以及学术论文《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价值选择与理论建构》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可以说,文学伦理学批评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学批评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报》:文本是文学批评中的关键术语,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文本研究有哪些创新?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根据载体对文本进行分类,找到了一条推动文本研究的新途径,即研究文本需要深入到更深层次即大脑层面进行探讨,才有可能打开新思路。就文本而言,语言、符号与书写文本都是表象,隐藏其后的更深层次的脑文本才是本原。在认知过程中,人通过感知和认知产生思想,思想以记忆的形式存储在大脑里,就形成脑文本。就介质而言,脑文本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形态。就书写文本和电子文本而言,脑文本是文本的第一种形态,也是文本的原初形态。在书写文本和电子文本出现之前,非物质形态的认知只能保存在脑文本里。脑文本不能遗传,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复制。

  脑文本理论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文本、文学、语言等。根据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文本观点,口头文学也是有文本的,这个文本就是存储在大脑中的脑文本。脑文本理论也可以重新解释和定义语言。在脑文本的表达形式上,语言是表达脑文本的声音形式。有了脑文本,发音器官才有讲述的内容,才能将脑文本转换成声音。由此可见,所谓的口头文学实际上是用口头即人的发音器官表达的文学脑文本。口头表达即为语言,它是脑文本的声音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中,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伦理选择?

  聂珍钊:伦理选择是文学伦理学批评建构理论的前提,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础理论。它既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体系的核心术语,也是其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可以说,文学伦理学批评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话语体系,都是以伦理选择为基础建构的,是文学伦理学批评最重要的概念和术语。

  文学伦理学批评以文学文本为主要批评对象,从伦理的视角对处于特定历史环境中不同的伦理选择范例进行解剖,分析伦理选择的不同动机,剖析伦理选择的过程,揭示不同选择给我们带来的道德启示,发现可供效仿的道德榜样,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为人类的伦理选择提供指引。

  建构中国特色文学批评理论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从先秦两汉到诸子百家,从《文心雕龙》到诗词小说,中国传统文论中囊括了众多经典论断,文学伦理学批评对于中国传统文论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聂珍钊:总体而言,文学伦理学批评主要是在文学观念上对中国传统文论进行继承和发展、更新和替代。文论是在文学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文学观念的理论提升。例如,文学伦理学批评结合卜辞及其中国古典文论有关文本的论述,提出卜辞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文本的观点,并根据文学文本的功能提出从伦理的立场探讨文学起源问题。

  文学伦理学批评同传统的文学批评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建构了新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通用性的特点,既可用于古典文学文本的分析,也可用于当今的文学文本分析。文学伦理学批评尽管是不同于传统文学批评的新体系,但它从传统文学批评中通过借鉴吸收发展了自己。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提到学术研究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重要性,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跨学科理论有什么现实意义,在理论上有什么特点?

  聂珍钊: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文学批评理论,它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概念取代伦理批评的概念,并以此区别于道德批评,使文学伦理学批评能够避免主观的道德评价而转变为客观的伦理选择分析研究,从而解决文学批评与历史脱节的问题。它以文学文本为主要批评对象,运用新的学术观点和专门术语解读文学文本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分析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等复杂关系中的伦理问题,从不同的伦理选择中寻找道德启示,发掘文学的教诲作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它用自己的批评术语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从而使文学伦理学批评成为容易掌握的批评文学的工具,有效地解决文学问题。它把道德教诲看成文学的基本功能,在理论上设立了自我立场,并通过自己的批评方法获得对文学的新解释、新理解和新结论。

  以创新提升中国学术的话语权

  《中国社会科学报》:文学伦理学批评能够引领国际学术话语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学术体系创新。请您谈谈,文学伦理学批评学术体系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高度重视新观点的提出和新理论的建构,不仅按照从自然选择到伦理选择再到科学选择的内在逻辑建构了人类文明发展三阶段理论,而且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伦理选择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自然选择用进化的方法获得了人的形式,伦理选择用教诲的方法获得了人的本质,科学选择用技术解决人的科学化问题,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伦理选择通过教诲的方法让人变成符合道德规范的人。教诲需要工具,而教诲的工具就是文学。文学伦理学批评就是关于如何正确使用文学工具的理论,是关于怎样阅读、理解和批评文学并从文学中获取教诲的理论。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跨学科理论和批评方法,因此它的术语和概念体现出不同学科的特点。正是来自不同学科的概念术语,构成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话语体系,让文学伦理学批评在文学研究和批评中发挥工具的作用。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多个不同的理论构成的,如由自然选择、伦理选择、科学选择构成的人类文明三阶段论,由伦理选择、伦理身份、理性意志等术语构成的伦理选择理论,由脑概念、语言、文本等术语构成的脑文本理论。就具体的理论而言,它又是由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学术观点构成的。例如,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文本理论就是由书写文本、文本的物质性、脑文本、脑概念、语言生成等学术观点构成的。

  文学伦理学批评正是在其理论体系、术语体系和理论观点的基础上,生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使其显示出独特的理论、术语和话语特点,能够有效地运用于文学的分析研究和批评。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在国际学术界产生影响并做到引领学术话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文学伦理学批评做得很成功,对此您的感触是什么?

  聂珍钊:其实,我想到的很多,这里主要谈三点。

  首先,中国学术走出去应该放在国际学术共同体的背景下思考。中国的学术研究不是同国际脱离的,而是国际学术共同体的组成部分,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中国学术是否走出中国,是否走向世界,需要考察它在世界学术共同体中的传播及其产生的影响。

  其次,中国学术要在世界学术共同体中被认同、接受并传播,最重要的是需要理论创新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我们学习西方理论,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能只做西方理论的阐释者,不能盲目地接受,不能只做传播者,而要从中得到启发,推陈出新,创建我们自己的新理论、新话语。

  最后,中国学者要有理论创新的担当。只有理论创新,我们才能真正走向世界,才能融入世界,才能做到在某一研究领域引领世界学术话语。中国学者要虚心学习,借鉴吸收,勇于担当,努力创新,积极推动中国学术的国际传播,为中国学术繁荣和进步作出贡献。

关键词:批评;文本;文学伦理学;理论体系;伦理选择;学术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吴屹桉(报纸) 刘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