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新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2024-02-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对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根本,是一个魂和根的问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理论创新规律的深刻把握,为赓续中华文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第一,马克思主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提供了历史基础和理论遵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批判资本主义文化的确定性认识,体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有力地打破了西方中心论,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将文化自信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中,并将其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突破,表明文化自信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是抽象空泛的概念,而是具有鲜明层次和重要意义,为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华文化能够和马克思主义相互发展、良性循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赋予中华文化新的生命力,必须将其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同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遵循,不能简单拼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推动两者共进。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资源进行发展,真正做到中外文化的互联互通发展,推动现代化转型。

  二、以深入研究中华文明历史,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支撑

  要深入中华文明研究,讲清楚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为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支撑。

  第一,推动中华文明研究,探索中华文明历史脉络,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度。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突出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要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推动中华文明历史研究,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加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支持相关学科体系建设,持续推动中华文明探源等重大工程,拓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度,为世界文明的研究提供了原创性的贡献。

  第二,挖掘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深入挖掘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通过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理解和把握中外各种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和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延伸和发展。

  第三,深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中华文明在长期发展中不断成型。要推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挖掘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探索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方式、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过程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和特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对于当代世界的价值定向与时代要求。

  三、以加快构建中国叙事和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为突破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提供了行动指南。因此,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加快构建中国叙事和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为突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第一,要挖掘文化遗产,提供文化支撑,唱响中国故事。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民族的基因,是传承和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支持,倾力推动和全程支持重大文化工程,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新时代,应继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保存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保护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文化遗产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我们对历史、对民族、对人类的一种责任,更是我们对未来、对后辈、对事业的交代。

  第二,散播文化魅力,凝聚价值共识。以文化魅力凝聚共识,本质是利用文化的共性和特性,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培养人们对基本原则的尊重和维护,塑造人们不同层面的归属感和身份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有机协调,不断推动文化园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的景象。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创造了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极大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世界影响,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提供中国智慧,以文明互鉴推动融合新模式。中华文明始终是开放包容的,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发挥着新的生命力。“一带一路”倡议彰显了天下大同的传统品格,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速向海外传播。“一带一路”一直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窗口,我国与共建国家和地区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文明交流与互鉴,实现了共同发展。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强烈响应,是一条相遇相知和共同发展之路。未来,“一带一路”作为重要渠道,将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讲好中国“两个结合”的故事,为全球融通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教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