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构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中国社会科学网特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葛新权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马晔风副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周念利研究员,共同聚焦数字经济这一主题,探讨如何以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马晔风:发展数字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理解数字经济?
葛新权: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创新及其应用为核心,形成了数字技术产业。数字技术向传统的实体经济渗透,创造出新的业态、新的产品。尤其是数字技术向传统的能源、材料、制造业渗透,创造新的业态和产品,使之转型升级为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而能够孵化出未来产业。数字经济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数据以及共享的生态。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涉及国家的安全,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也涉及家庭和个人的隐私,这些都需要保护。在依法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平衡数据公开共享与保护监督,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精准追溯和监管的作用,加强对数据的管理,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字技术向传统金融等虚拟经济部门渗透,创造出新的金融服务产品,来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数字技术向公共部门渗透,创造出一些新的快速便捷的精准的知识服务。特别是数字技术赋能营商环境,使人无后顾之忧,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局面,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数字经济应趁人工智能之势,以人为本,特别是利用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来支撑自己的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促进高质量发展。
周念利:从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助力新质生产力这样一个视角,我们应该怎样发展数字经济?
葛新权:发展数字经济关系着国家安全,也关系着企业利益和安全,关系着家庭和个人的隐私,也关系着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关系着高水平安全保障的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及应用为主线的完整的逻辑。创新是核心。劳动者是创新及应用的主体,人人具有创新能力,尤其人人都具有软知识创新能力。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再一次显示,营造创新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创新成果包括硬知识和软知识。硬知识是指科学技术。软知识是指体制、机制、制度、政策、文化,也包括思维、秘诀、经验等等,以及营商环境。软知识在整个创新及创新的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成果的载体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建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建设未来产业,不仅需要新动能,还需要好的营商环境。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公共部门和虚拟部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知识产品,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证。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智力革命,知识是人工智能的动力,知识工程是人工智能的实现途径,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新质生产力,有利于经济数字化及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有助于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需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葛新权: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重点工作,是怎样落实的?
马晔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今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数字经济发展定了一个总体的基调。有两条印象特别深刻:一个是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另外一个是培育算力产业生态。这两点非常顺应现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从2022年底,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产品风靡全球,激发了数字经济领域的广泛的创新创业。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非常大的数据和算力,远超我们现在所了解到、认识到的规模。各国已经意识到了数据和算力的重要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提出了9方面举措,实际上是三大块内容。
关于创新。创新包括技术层面的创新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在技术层面,要让关键核心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这样能够让我们在核心产业方面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数据基础设施,或者数字基础设施,也适度超前布局,包括下一代算力网、通信网,还有超算中心。现在也发布了“数据二十条”等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政策。市场培育政策主要是为了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今年的要点还有一条是关于数字经济的统计测算。只有把数字经济的发展监测好,才能更好促进它的发展规模的壮大。
关于治理。要点包括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比如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要提升整个数字经济的治理水平、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构建更加多元的数字经济治理结构。
关于安全。随着数据要素蓬勃发展、市场不断壮大,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成为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今年的工作要点特别提到,要加强数据安全屏障,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最好出台一些基本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来防范风险。
今年的工作要点中也提到数字经济促进国际合作。我们除了要发展自己的数字经济,作为全球引领性国家,我们也有义务和责任推动全球数据安全发展,让全世界的人民共享数字经济的成果。
周念利:全国数据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数据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通过激活数据要素的潜能来发展新质生产力?
马晔风:数据要素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具有非排他性、非消耗性、非竞争性,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下重复利用,即经济学常说的价值倍增机制,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数据要素跟创新直接相关。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资源,可以推动创新的潜能。我们可以先促进高质量数据的开发和利用。企业用高质量数据,就可以促进一些新的模式和业态产生。这本身就是创新的一种形式。另外,要促进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共享,这也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很重要的方面。不同行业的融合创新,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或者服务模式。
数据要素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微观层面,企业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把数据利用起来,比如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更好地优化供应链。通过数据要素的高效利用,可以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整个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宏观层面,数据要素最大的一个作用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通过数据的高效利用,可以促进劳动、资本这些传统生产要素提高产出,推动不同层面各个领域跨行业的创新,以此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葛新权:要正确理解数据要素。数据是资产,是“金矿”,是软知识。利用数据,可以分析市场需求、分析市场技术变化趋势。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对整个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新的认知,这对创新和营造环境都是很有价值的。研究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时候,要把基本概念的底层逻辑找出来,真得认识清楚,才真得有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网 闫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