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蓝皮书:广州金融发展报告(2025)》发布

2025-08-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84日,广州市社科院和社会文献出版社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金融发展报告(2025)》。 

  金融资本是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硬科技投资时代,推动金融资本集聚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城市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迭代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现实之需,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创造新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蓝皮书显示,2024年以来,广州积极推进金融强市建设,引导金融资源全面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金融资本精准赋能“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硬科技新赛道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绩、新突破。 

  蓝皮书表示,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广州全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从立柱架梁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的战略部署。广州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枢纽金融资源集聚的优势,加大力度和精准引导金融资源支持“21+7”新兴支柱产业、战略先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未来产业和服务业等发展,不断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奋力建设企业出新、产业焕新、动能更新的现代化新广州。蓝皮书建议,广州应积极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扩大金融开放。推动跨境理财通2.0QFLP联动试点,探索南向通信贷资产转让,简化QFLP基金投资南向通资产的审批流程,试点白名单机制,吸引港澳资本参与人工智能、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蓝皮书认为,未来,广州培育壮大硬科技耐心资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耐心资本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深刻把握耐心资本推动硬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与使命担当,对照国内外最高最好最优的一流标准,坚持从体制机制层面破局,努力在全国耐心资本高质量发展中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勇当标杆,为广州继往开来推动二次创业再出发、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提供强有力的资本支撑。对此,蓝皮书建议,广州首先要探索国有耐心资本的特殊政策和中长周期考核机制;第二,强化国有耐心资本与广州优势、高新产业的融合发展;第三,建立国有耐心资本中长期激励机制。 

  数字人才在发展数字金融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技术发展的推动者,也是金融创新和业务转型的关键因素。培养和吸引数字金融人才,对于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推动金融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构建数字经济的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数字金融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智能投顾、数字货币等新兴业务模式的涌现,数字金融产业对于具备创新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数字人才缺口在2500—3000万人,未来如何制定出台支持数字人才发展政策措施,面向全球构建云、物、区、大、智(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人才基础信息库,绘制全球数字人才热力图,进一步促进数字金融人才流、项目流、资金流、信息流各类创新要素汇聚融通,显得尤为重要。蓝皮书建议,广州应多措并举加强数字人才储备,推进广州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一是联合教育体系,优化数字人才的培育和供给体系;二是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从港澳地区引进国际化数字金融人才;三是将数字金融人才的引进纳入政策体系,给予数字金融人才更大力度的政策优惠,增强人才吸引力。 

  奋进新征程,广州将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和产业变革趋势,以的姿态、的干劲,以推进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硬科技企业、增强城市发展韧性为目标,通过系统性创新与精准支持,提高金融资本配置效率,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培育壮大耐心长期资本,做大做强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产融深度融合,为再造新广州注入金融硬核力量。  

【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