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基层治理奋进乐章

——南通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实地调研

2025-08-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楠 通讯员陈峥嵘)近日,南通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乡村生态富民调研团赴南通市崇川区永兴街道永兴花苑社区,启东市合作镇曹家镇村等多地开展实地调研。本次系列调研聚焦生态富民路径的深研细究,旨在总结提炼基层治理与产业振兴的实践经验,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进提供坚实支撑。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基层治理 

  近年来,南通市崇川区永兴街道永兴花苑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四维共治、五步闭环、五邻工程,构建起“1455”多元共治机制。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前提下,将下放基层的治理资源、力量等通过党建引领统筹整合,有效应对基层治理场域中的各类问题,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持续提升治理效能,助力实现良政善治。同时,依托香樟树下舒心园”“清凉等社区特色项目,推动党员下沉网格、深度融入群众,筑牢基层治理的群众基础。 

  永兴街道永兴花苑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储睿提出,社区作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应动员广大社区工作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优化工作机制,从精准为居民排忧解难到引导居民各展所长,充分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着力营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与和睦友善的邻里关系,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稳步迈向理想的善治状态。 

  团队成员陈峥嵘认为,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压舱石,永兴花苑社区通过机制创新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实效,让治理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这样的实践为乡村振兴中强化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借鉴。 

调研南通市崇川区永兴街道永兴花苑社区 

  以数商兴农培育激活乡村消费新业态 

  在启东市合作镇曹家镇村,党总支书记陈丽丝联合该镇其余七位村支书,依托合禾农文旅直播电商平台,将竖海村的阳光玫瑰葡萄、庙店村的绿宝甜瓜、周云村的黑毛猪、四楼村的地产三宝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方式直达五湖四海的寻常百姓家。陈丽丝强调,合禾农文旅模式是当地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曹家镇村将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实际,充分释放电商平台优势,持续提升网络消费质效,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奋力实现生态优势与经济价值的同频共振。 

  团队成员黄馨认为,数商兴农让手机成新农具、数据变 新农资,村支书主播们用直播聚人气、以产业促增收,正是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 

调研启东市合作镇曹家镇村 

  以新农人和土特产协同壮大生态富民动能 

  调研团一行在如皋市白蒲镇,深入考察富硒大米、白蒲茶干、白蒲潮糕、黑塌菜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先后走访蒲涛优选电商直播中心、南通市高质量稻米示范产业园等社会实践点,与当地领导干部、直播团队、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积极探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 

  调研团成员吴希凡表示,新时代乡村发展,既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赋能翅膀,更需要生态与产业的共生共荣。今后将与团队成员一道,努力成为数字生态的挖掘者、数字赋能的摆渡人、数字富民的同行者。团队成员杨童雨感悟到,新农人扎根乡土、土特产承载生态,二者结合正是生态产品价值变现的关键抓手,白蒲镇的实践印证了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是富民兴村的有效路径。 

调研如皋市白蒲镇 

  以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奏响振兴新乐章 

  近年来,宜兴市在乡村振兴征程中深耕细作,取得丰硕成果,丁蜀镇古南街、西渚镇白塔村、徐舍镇美栖村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典型不断涌现。 

  在西渚镇白塔村,调研团成员先后走访生活行旅馆、宜人书院等地标场所,深刻领会为民服务是乐,苦干奉献是甜,守好方圆是责,强村富民是荣白塔精神,认真听取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关于村庄发展的经验介绍。欧阳华特别提到,白塔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近年来以高效农业为根基、乡村旅游为纽带,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年年有新发展、年年有新收入、年年有新结余、年年有新亮点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徐舍镇美栖村,调研团成员依次参观美栖花田现代农业产业园、沉浸式数字乡村主播孵化基地、宜兴市淳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深入探究当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全链条转化路径,详细听取徐舍镇美栖村党总支书记宗华东的介绍。宗华东表示,近年来美栖村创新构建集体主导+专业运营+全域统筹的乡村运营三驾马车,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蹚出了一条以绿筑基、以产兴村、以旅彰文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团队成员高灿认为,白塔村、美栖村生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生动证明,唯有立足生态本底、激活文化基因、创新产业形态,才能让绿水青山持续释放富民效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调研宜兴市白塔村 

  以区域公用品牌助力乡村挑起金扁担 

  近年来,通州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实施党建强村、双百倍增计划,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取得显著成效。 

  在通州区十总镇育民村,亭石河生态大米生产基地是当地农业发展的一张亮眼名片。该基地产出的亭石河生态大米曾获通州好大米金奖,凭借产量高、抗病力强、口感佳的特点,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依托农业生产高质高效的现代农机装备与新型营销手段,这一区域公用品牌持续焕发生机活力。 

  通州区十总镇育民村党总支书记许宏飞表示,新式机器作业有效帮助亭石河生态大米这一区域品牌节本增效,让当地农户真切感受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红利。未来,十总镇将聚焦区域公用品牌培育,着力壮大农业品牌主体,强化地理标志保护,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牌矩阵。 

  团队成员李梦云认为,区域公用品牌是薄弱村增收致富的金扁担,育民村通过打造亭石河生态大米品牌,既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又凝聚了发展合力,这样的品牌建设实践为乡村特色产业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 

  经过调研,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未来将持续夯实理论知识,淬炼实践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贡献青春力量,助力更多区域公用品牌茁壮成长。 

调研通州区十总镇育民村 

  团队指导老师、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冯俊表示,三年来团队扎根乡村沃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调研不仅是培养青年学子的重要途径,更是服务乡村振兴的务实行动,未来将持续推动成果转化,让青春智慧真正赋能基层发展。今后,团队将持续聚焦生态富民与基层治理核心课题,深化校地协同调研机制,把田间地头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助力乡村发展的对策建议,用专业素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彰显价值、展现作为。  

【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