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2023-12-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卫思谕)在10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辽宁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第24届年会上,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只有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真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的科学,建立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关键要增强其理论指导力和现实解释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由单一的公有制演变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单一的按劳分配演变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演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使命,就是要针对这种演变揭示出其所遵循的客观经济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涵盖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等等理论内容,年会上,与会学者围绕上述理论也阐释了自己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学术成果。

  当前,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解释有三种理论,包括传统劳动价值论、新古典价值体系以及“斯拉法”的价值理论。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看来,这三种理论都难以有效解释我国现实发展中的经济问题,因而他提出了广义价值论,其理论从分工交换开始,依据比较利益均等原则确定均衡交换比例,推导出了单位平均劳动创造的价值和部门总劳动创造的总价值。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到十九大,党的历次重要会议中都提到了按生产要素贡献的分配机制。在蔡继明看来,按要素分配机制的理论基础正是广义价值论,只有以生产要素贡献分配论为基础,才能作为保护私有财产和发展非公经济的重要依据,为我国内生经济的增长提供不竭的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国家顶层设计和战略策略的积极作用。因而,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理论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目前,学界现有涉及有为政府研究的理论出发点存在着西方经济学中以市场为主的政府干预理论倾向,这就使得理论和现实存在着相当的悖论。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峰看来,马克思主义生产社会化理论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种悖论,其将生产社会化当做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两个层面的矛盾中揭示了生产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推动建立自觉有计划的社会,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整体的协调方案。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规定了政府干预和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新特征,有效地结合了中国经济发展周期、经济长期增长和长期结构性调整的整体宏观调控框架和运行体系,这在实践上也与生产社会化的理论相契合。

  强化实践问题导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系,其中,国有制经济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引领作用和压舱石作用,未来应如何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也是此次论坛上学者热议的重点内容。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自力认为,做大做强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国有企业的创新平台建设,优化扩大国企布局,同时改革提高效率,加强国企的标准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原磊认为,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增强其创新意识,提高规模效益,巩固国有资产在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地位,同时扩大国企间的高水平合作区域,力争在产业发展上打造高质量集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根本路径。因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首先就需要回答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主题。年会上,与会学者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一致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既面临历史性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中国需要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经济新的跃升,在此过程中,经济学界只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才能不断发展、完善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