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始终与“发展”这一核心命题紧密相连。无论是近代以来推动自身现代化的上下探索,还是当代参与全球发展治理体系变革的多重实践,中国始终将“发展性”作为自身知识体系建设的隐形线索。作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力量,区域国别学理应传承这一丰厚的知识传统。然而,从现有区域国别研究议题上看,关注多聚焦于国别政治经济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静态维度,对发展合作的动态进程、南北知识体系互动、全球治理与发展管理等关键性命题关注不足。因此,强化区域国别学的国际发展维度,既是回应现实需求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学科解释力与影响力的核心路径。
原文链接: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7/t20250717_5886624.shtml
长期以来,国际发展合作往往基于西方经验进行项目选择,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区域国别学的推进为传统国际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即一种“他者视角”。因此,在当前国际发展格局不断演变的背景下,如何在国际发展合作实践中有效融入区域国别学的理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原文链接: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7/t20250717_5886625.shtml
学术界对发展理论的普适性、发展模型的适用边界、发展项目的实施成效以及发展机构的中立性与有效性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国际发展研究呈现出三方面显著的特征转向:一是关键性发展议题的复杂化与紧迫性显著上升;二是研究方法论层面的跨学科整合需求日益增强;三是区域国别研究要素在分析框架中的地位愈加突出,成为不可忽视的关键变量。在此背景下,构建区域国别视角的国际发展研究范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7/t20250717_58866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