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地方频道
>
头条
强化对中华文化符号的研究与阐释
2025-10-22
作者:
朱羿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体放大
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朱羿)10月18-19日,“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在西北民族大学举行。来自国内8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围绕中华文化符号的丰富内涵、历史演进、当代价值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研讨。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标识,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文化基因和共同精神象征。西北民族大学校长王彦斌说,中华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的直观表现形式,是形成中华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纽带。从史前的彩陶纹饰到秦汉的龙凤图腾,从唐诗宋词的意境之美到书法绘画的艺术精髓;从万里长城的雄奇壮阔到敦煌莫高窟的绚丽多彩,从春节团圆的温馨祥和到端午龙舟的激昂奋进,一个个中华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记忆,凝聚着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我们增强民族认同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根基。
中华文化符号集中展现了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财富。中国历史研究院田澍工作室首席专家、西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田澍称,对中华文化符号的系统性梳理与阐释,已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工程、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力的精神纽带、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魅力的文化桥梁。加强对中华文化符号的研究、构建和展示对于更好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增进文化认同和凝聚力向心力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赵利生认为,在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符号的精神纽带作用,不断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与会专家学者还提出,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中华文化符号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方式,增强其时代感和吸引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据悉,为全面挖掘和整理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西北民族大学与读者出版集团将合作编纂出版“中华文化符号研究丛书”。该丛书计划出版100部,将于2028年底全部完成出版。该“丛书”主编、西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教授尹伟先介绍,该丛书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以“符号为体、精神为魂”,聚焦黄帝、《诗经》、彩陶、长江、黄河、长城、故宫等一系列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深入挖掘各种符号的象征、凝聚、传播作用,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智力支持。
会议由西北民族大学与读者出版集团联合主办,西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与甘肃教育出版社联合承办。
【编辑:常畅】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以“六个坚持”引领壮阔征程
夯实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理支撑
切实肩负起哲学研究者的历史责任
推动新媒体公共传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