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科技创新的上海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10-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9月28日,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和上海市宝山区委党校联合举办的“党建赋能科技创新的上海实践”研讨会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罗峰,上海市宝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委党校校长高路分别致辞。上海市宝山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张淑红主持开幕式。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市宝山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张淑红主持开幕式。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罗峰,上海市宝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委党校校长高路分别致辞。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高路表示,宝山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阵地,重在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构建从创新策源、概念验证、成果孵化、中试加速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加速机制。宝山将继续加强党建工作创新,推动党建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多链融合”、协同发展,以党建牵引力扩大科创影响力。

  罗峰认为,在科技创新的主战场、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党建不仅是“把方向、管大局”的政治引领,更是激活生产力、凝聚向心力、激发创造力的“红色引擎”。要充分把握党建赋能科技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制度优势、是实践深耕中孕育生成的独到智慧。要挖掘“个案亮点”,更要提炼“共性方法”;要展示“成功模式”,也要剖析机制机理,共谋科技创新崭新篇章。

  以党建牵引力扩大科创影响力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长聘特聘教授、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强在主旨报告中提出,新形势下,上海的科技创新发展被赋予新的使命和任务,进一步提振上海科技创新的“精气神”。“精”和“气”分别指向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对应的是创新策源中的“源”,是科技创新的条件和能力基础。“神”则强调对要素的开发利用,对应的是创新策源中的“策”,通过有效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策划和组织各种活动,将“源”所蕴藏的能量释放出来。“精”不须多,关键在于品质。“气”不可泄,需要持续鼓动。“神”不可散,需要全“神”贯注。

上海市宝山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张淑红主持开幕式。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长聘特聘教授、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科研管理部人文社科处副处长、智库管理办公室主任卢超,上海南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鹏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科研管理部人文社科处副处长卢超认为,人工智能是国际科技竞争尤其是中美竞争焦点之一。他详细梳理了中美两国人工智能的政策发展以及呈现出来的深化特点,从制度基础、目标导向、资源配置、企业载体、组织模式、开放性(国际参与)、创新激励、特殊机构作用等方面对中美人工智能创新战略进行全面比较,总结了两者的趋同方向。此外,他还分享了新型举国体制推进中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路径。

  上海南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鹏表示,南大智慧城正致力于以党建引领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样本。作为宝山新征程上活力强、潜力大、动能足的核心区域,南大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为根本、科技创新为引擎、产城融合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他认为,南大组建了以43家单位为一期成员的科创党建联盟和成立数字经济、生命科学等“特色产业链党建联合体”,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人才链”,通过党建引领,打破壁垒,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产学研融合,推动技术、平台、资本、场景和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加速汇聚,形成了“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为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动力。

  以党建赋能科技创新上海实践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马昊主持主题发言。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副教授孙美佳和宁本荣等分别就“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价值共振与生态优化:高端科技人才保留与赋能的实践路径”“技术傲慢:概念源起、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基于智能驾驶技术的分析”“属业党建:产业集群党建的组织形态和功能逻辑——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集群党建为例”“闵行区产业链党建的实践与思考”“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重塑——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物业服务联合体的组织社会学分析”等作主题发言。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马昊主持主题发言。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副教授孙美佳和宁本荣、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副教授李鸿渊,上海市闵行区委党校副教授韩晓燕和上海市宝山区委党校梁浩老师作专题发言。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主任李宗建教授作总结发言。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主任李宗建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本次研讨会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党建赋能科技创新重要战略意义的认识,丰富了对党建赋能科技创新路径模式的探索,明确了未来围绕这个主题深化和研究的实践着力点。

  来自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宝山区委组织部、区级党校系统的专家学者共计60余人出席会议。

【编辑: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