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欧阳修知滁98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滁州举行

2025-09-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楠 通讯员新江)9月20—21日,“纪念欧阳修知滁98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安徽滁州琅琊山醉翁亭畔举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近150位欧阳修研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多学科视域围绕着欧阳修生平交游、人生智慧与精神品格、文学史学及文化地位、诗文理论及创作风格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开幕式由滁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江华主持,滁州市委副书记金力、滁州学院院长郑朝贵分别致辞。中国欧阳修研究会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欧明俊,中国古代散文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达敏,韩国祥明大学教授、韩国中国散文学会原会长权锡焕分别代表学会和学者代表致辞。
  剖析欧阳修的创作实践和理论贡献
  与会学者从文学视角剖析了欧阳修的创作实践和理论贡献。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名誉会长熊礼汇认为,欧阳修散文至少有三点值得挖掘:一是从审美角度看欧文的美感价值;二是从文风取向看欧公对唐宋古文艺术传统的贡献;三是从传播、接受角度看欧文对古文发展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名誉会长洪本健就欧阳修笔下有五代后梁至宋仁宗朝多位武将形象的书写,分别出自不同的文体,展开案例分析,由此评说欧阳修以多种文体展示这些特色各异之武将形象的思想高度和不凡笔力。
  日本九州大学教授,日本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东英寿就欧阳修“启”文体的特色展开分析,认为欧阳修乃有意识地理解四六文之结构与特色,进而学习四六文之创作。此与《文选》所收书简作者自然而然创作当时流行之四六文,情况迥然不同。日本国立金泽大学名誉教授,复旦大学古籍所兼职教授李庆就欧阳修被贬到滁州的原因发表看法。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教授王基伦考察欧阳修记录女性的作品,认为欧阳修主要以墓志为载体来评述女性的美德,由此我们更能理解北宋时期男性士大夫笔下的妇女生活样貌,呈现出传统儒家生命的思考面向。韩国祥明大学教授、韩国中国散文学会原会长权锡焕则通过对欧阳修记体文的考察,来分析其空间经营原则,认为其提出的空间经营策略对当代“场所营造”理论具有启发价值。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副院长林良娥敏锐发现欧阳修以《蝶恋花》词牌创作了22首词风清丽婉曲的婉约词,其中17首是以“伤春”为主题的,认为这些词除了寄寓了身世之感、年华流逝之惆怅外,亦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执着与疏狂态度以及对闺中妇人命运的关怀。
  日本南山大学教授蔡毅则梳理了欧阳修《醉翁亭记》在日本流传影响,分别从文章典范、艺术题材以及世界视野方面加以讨论,以窥见中日文化交流史的一个侧面。井冈山大学庐陵文化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名誉会长刘德清就20世纪初日本京都派历史学家内藤湖南提出的重要历史理论——“唐宋变革论”补充观点,即欧阳修正好处在“唐宋变革论”结束期的关节点上。
  欧明俊认为,欧阳修既有丰富的生活智慧,可以随遇而安,潇洒旷达,超越人生困境;又有充实的精神世界,崇尚君子人格,以民为本,宽简为政。
  发掘欧阳修思想对当代文化建设的启示
  欧阳修在政治、教育、书法、音乐等多领域的实践,均体现出“文以载道”的思想主张和“与民同乐”的价值追求,对当代文化建设仍具重要启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德建,则详细探讨了作为士大夫之学的“欧学”体系与历史建构问题,他认为,作为士大夫之学的学术三分体系中文学一派是由欧阳修建立起来,欧学作为一派学术,影响极大。
  吉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李静就欧阳修仕宦前期诗歌的忧乐书写展开分析,认为这既充分展示作为一代宗师的个体命运的升降沉浮,又可藉此管中窥豹,一睹中国文化高峰时代文人士大夫的行藏出处与人生抉择。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副教授张万民就欧阳修与宋代《诗经》诠释问题提出新的见解,认为欧阳修所说的《诗经》“淫诗”,其实是《诗序》早已指出的“淫奔诗”,而朱熹所说的“淫诗”则是“淫奔者自作”诗,二者有根本的分歧,是以“据文求义”为基本原则,以“人情”多样性的还原为中介,并以“圣人之志”为终极标准而实现了“圣人之志”与“ 诗人之意”的剥离,最终启发了朱熹。
  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夏国强认为,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集中论述了他对于“元气”的认识,其中既有宋儒于身边格物穷理之精神,又有万物内部一体两面运转的气论,反映在其文论中去追求文辞应能顺应本意。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原院长、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副会长裘新江则以滁州为考察基点对欧阳修在清代的接受影响进行了详实分析,认为自宋代构建起的景欧传统,历经元代的民间传承和明代景欧崇王(阳明),至清代景欧弃王,至今连绵不断,显示出欧阳修文化的巨大传播力和影响力。
  与会学者表示,本次会议学术成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更强调学科交叉性。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学、考古学、民俗学、金石学、园林学、教育学、政治学、文化传播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相关领域的论文,都在本次研讨会上有所体现,不同学科的视野,开拓了研究思路,提供了新角度,对于深入研究欧阳修生平个性、人生爱好和精神品格,提供了重要参照。其中金石学、音乐学、教育学、园林学、政治学等研究领域,都较之过去有不少新的拓展与突破。
  二是更强调欧阳修个性特征、精神品格和人生智慧研究。与会学者认为,欧阳修既有丰富的生活智慧,可以随遇而安,潇洒旷达,超越人生困境,又有充实的精神世界,崇尚君子人格,以民为本,宽简为政。
  三是更强调欧阳修文艺理论的探讨。诸如诗词学理论、散文理论、书画理论、艺术风格等都有涉及。四是更强调欧阳修接受影响研究。五是更强调在宏阔的历史、哲学、文化背景下认识欧阳修的地位。六是更强调欧阳修文化与当地文旅发展相结合。诸如滁州醉翁文化、阜阳欧苏文化、随州欧阳修文化等,如何与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结合起来,受到代表热议。七是更强调新方法运用、新角度切入和新观点的提出。八是更强调版本文献、家族关系和文人交游考订。
  会议由滁州学院、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中国欧阳修研究会、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共同举办。
【编辑: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