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理论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2024-04-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作者简介:李德顺,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终身教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法治文化专业博士生导师。

  首先表示祝贺和感谢!这么大工程量的一套书,背后的付出肯定不少,同行都知道非常不易。现在终于要问世了,值得庆贺!感谢是说,冯平团队这些年一直在踏踏实实地做我们中国价值哲学研究的一项浩大的基础工程。

  在今天价值论研究成为我们学术研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之际,我想我们有三项基础工作要做,即“中”“西”“马”三个系列各自的价值思想史。西方价值经典著作显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价值理论、价值哲学这个概念,是从西方学来的。那么它在西方的本意和发展状态怎么样?我们肯定需要梳理理解清楚,充分介绍过来。还有马克思主义的和中国的价值哲学,我认为,中国古代哲学跟西方理性主义追求知识和真理的主流体系还不大一样,它基本上是一套伦理政治哲学,主要讲价值,不怎么讲存在、事实、真理、逻辑。

  “价值哲学”在西方形成和发展状态究竟怎么样?冯平带领的团队这些年一直在踏踏实实地做着。现在这套丛书的出版可以说是“第二期工程”。第一期工程是2009年出版的那7本书,是从西方哲学里提出和回答价值问题的几种不同思路、不同角度而整合编辑而成的。现在的第二期工程,实际上是以人头(经典著作人)为主来进一步细化深入。如果把这些人头连起来讲,能够看到一个对话和凝练提升的过程。

  整个西方的价值问题思考,从事实上看,是从苏格拉底就提出来的。苏格拉底那时候谈的主要是善、美等问题。后来从柏拉图开始,转成主要以知识和真理为目标。问题早就提出来了,但形成一套系统理论、哲学理论,是以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为标志的。他批判黑格尔的思路,实际上是从史的角度讲价值研究的地位和重要性。

  谈到中国,我们的价值研究怎样?我个人的体会,是从“问题”开始的。经过“文化大革命”以后,我们脑子里出现了一大堆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我是在读硕士生期间,看西方哲学史著作,发现我关心这些问题,都与“价值”有关。以前我以为是辩证法问题、方法论问题,后来发现原来是价值问题,所以我就开始了价值研究。

  从我当时了解的情况看,西方哲学转向价值研究的时候,有两个重要的理论支柱,虽然没明说,但是很重要:一个是元伦理学的出现,一个是元美学的出现。“元美学”是鲍桑葵在20世纪初提出来的。他说美学就是关于审美价值的科学。“元伦理学”是摩尔提出来的,他说要对道德概念和范畴要做语言分析和批判。大家把这叫“元”问题研究。我看到他们的东西,就琢磨这个“元”的意思。所谓“元”问题研究,实际上就是对理论的前提、根据、基础的反思,是对超越具体判断、具体结论的源头和根据来进行批判性考察。有些人总把它划到“分析哲学”里,我说这很不够。它做语言批判不假,但是在语言批判里面发现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正因为如此,元伦理学和元美学就把伦理学和美学通过元理论研究上升到了一般价值理论即哲学的高度。所以说,价值问题是可以统摄它们的,而且不只是善和美的问题,还有像经济功利、政治得失、日常生活利弊等等问题,这些都是不同的价值类型,可以统一在价值研究之中。所以我说,形成价值哲学理论的两个导引性前件,是元美学和元伦理学的出现。

  所以我们看到,在西方欧美很多国家的哲学教科书里,我们讲的价值论,它就叫伦理学,是把价值论当做元伦理学来看的。当然美学这一边也对价值论感兴趣,觉得也是很有关系的。所以,元伦理学和元美学不是另外一套伦理学和美学,而是伦理学和美学向自己的前提进行批判研究,达到的一个新高度,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和高度正好是归哲学的。

  我是搞哲学原理研究的。“论(原理)的研究”跟“史的研究”不太一样。我不太在意一个观点是谁、什么时候说的,人家自己还说了别的什么,各自背景和派系是什么,等等。比如关心康德,就想把康德的生平,康德的著作等都琢磨透。而我搞原理则是喜欢琢磨“问题”。不管谁说的,我觉得是个问题,这个问题前人各个流派都怎么回答的是一回事儿;这个问题现在是什么样?我们现在的人应该怎么回答?才是搞原理和理论研究的人要担当的。

  “元理论”研究的阶段,在学说史上是从“规范理论”发展而来的。过去的规范理论,把它的视野和思维局限在规范上。比方说美学研究美,就关注什么样子的事物和状态是美是丑的:是否线条流畅、结构平衡对称、色彩鲜艳等等?这美的具体规定,都是规范。过去的规范伦理学,也是着重研究制定一些规范。如该不该说谎,盗窃杀人对不对等等,总想通过明确一些规范,来使人的行为变得更合理高尚。而元理论批判超越了规范层面,你说的“善”“美”本身到底啥意思?善能不能定义?美学到底是研究什么?摩尔说你要先分析批判基本概念,鲍桑葵也说,元美学不是为创造美或批评艺术作品提供法则,而是对感觉和想象中的愉快不愉快的原因作出详细解释,实际上就是要考察“无私的愉悦感”。所以后来美学就走向科学地研究人的情感。

  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元理论研究就打破了规范伦理学和规范美学的一种幻想:总想给人制造“终极的、普遍的、永恒不变的”规范。你那个“终极”的东西在哪里,它根据什么形成?可不可能找到永恒不变的美和善的规则?美和善的本质是什么?等等。朝向这样一种研究思路,就大大地解放了思想,重新面向了现实。

  回过头来,我们的价值哲学研究什么?从问题的角度来讲,研究什么?首先就是要看各家各派,他们说价值的时候,他们说道德的善和艺术的美的时候,他们的“价值”“善”“美”本身是什么东西,是从哪里发现的?有一本书《价值是什么》,作者是一位阿根廷哲学家,名字翻译成中文是方迪启,书的中文本是台湾出版的。它简洁地梳理了西方近代哲学在对价值问题怎么看各家流派的观点,其中居然提到卡尔纳普和罗素显然是在原理论层面的考察。

  比如罗素认为,2000年的哲学史上,关于世界本来面目的描述和追求最佳生活方式的意向两个问题一直混淆不清,是造成各种混乱的根源。他主张澄清,他澄清的方式,就是把价值排除掉。价值那东西是情感的,没有逻辑,不是科学应该管的。这是引起他跟杜威争论的一个原因。我觉得,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之间的争论,与伦理学界美学界内部之间的争论,不在一个层次,前者是元理论层面的争论。所以抓住问题本身就已经有的、而且前人已经梳理出来的脉络和线索,作为我们研究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回答。特别是存在中、西、马三条线的时候,我们要在“马”这条线上继续思考,马克思恩格斯过去涉及这个问题,是怎么处理的,曾经做过些什么?

  我的理解是,马克思如果活着的话,请他谈价值,他会怎么谈?续着这条线往下说。我们必须面对前人、古人,中外前人都面对的那些问题,但不停留于以往的现成答案,力求做出自己的对现实有效的答案,才能站得住。

  方迪启概括西方哲学关于价值有几种说法:“情感说”或“观念说”,认为价值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实体说”像舍勒,认为价值世界是一个“天国”或王国;还有“属性说”,认为价值是事物固有的属性,有的时候是主体属性,有的时候客体属性,就像“钉子和磁铁谁吸引谁”那种比喻;最后是方迪启归结的“关系说”是:“价值就像婚姻”,是一种关系、一种情境。他把关系归结为情境又有主观化的嫌疑了。但是他走到了关系说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和关系的运动,就是社会实践,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运动和实践。所以,从这个地方走向了用实践的唯物主义来谈价值问题的一套理论,这是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做的事。

  我们的价值研究成果,不可能平白无故从天上掉下来,不是偶然形成的,也不可能脱离中国自己的文化基础和传统。我们用中国人的思维去理解西方人,接受西方人的成果,并把他们的言说化成公共的,即他们有我们也有的那种问题,然后做出我们自己的回答。

  总之,我们要坚持走自己的学术研究、理论建设的道路。当代价值冲突非常激烈复杂,连“价值观念战争”这样词都出来了,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的价值研究在这个历史挑战面前,不可以失语,不应该逃避。

  (2024年3月30日,在“西方价值哲学与元伦理学之融通”学术研讨会暨《现代西方价值哲学经典》(第一辑)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整理/李秀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秀伟 实习编辑: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