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气、节日及其文化蕴涵

2024-01-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导语

  中国古代天文学,滥觞自远古。中国的节气中含有丰富的天文历法内容,呈现出极具特色的建构形态,又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思想,蕴涵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深刻的启发意义。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节气、节日及其所蕴涵的丰富思想和历史文化具有主要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网特推出专题,以飨读者。

 

  

【图解】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图解】二十四节气排序:冬至、立春哪个第一?

  

  

  【节气与哲学文化·特稿】 一阳来复,天人孚应:冬至节气的文化蕴涵

  冬至是古代天文历法发展过程中,最早被关注、被测定的一个节点。在“观象授时”的远古时代,古人通过观察北斗七星斗柄所指方向来确定时间。癸卯年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于2023年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初十)中午11:27交节。

  《周易》有著名的一句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即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天文”一词者。易学与天文学相关联的诸多内容,已积淀为极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值得深入探析。冬至节气的形成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体现着中国的历法、易学、人文哲思的交融。  【原文阅读】

  

  【节气与哲学文化·特稿】  “三阳开泰”与立春

  从《史记·天官书》可以看出,冬至、立春这两个节气,具有天文历法的特别重要的意义。“冬至”可作为“二至”“二分”的代表,“立春”可作为“四立”的代表。

  立春的到来,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开始。按照传统的七十二候之说,立春三候为:“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新一轮的生命周期又开始了。  【原文阅读】

  

  拔地雷声惊笋梦:惊蛰节气与文化蕴涵

  癸卯年春天的第三个节气“惊蛰”,于2023年3月6日凌晨4:36交节。

  惊蛰,二十四节气列第三,为二月的“节气”(相对于“中气”而言)。天文轨迹的节点是太阳到达黄经345°,于每年公历3月5—6日交节,此时,春气发动,气温回暖;春雷震鸣,春雨日时;草木怒生,众蛰潜骇。  【原文阅读】 

   

阳气升腾,品物咸亨:立夏节气的文化蕴涵

  癸卯年的第七个节气“立夏”,于2023年5月6日凌晨02:18交节。

  立夏,二十四节气列第七,为四月的“节气”(2023年农历癸卯年,因为是闰年,所以立夏交节在农历三月十七)。历书注称:“斗指东南,维为立夏。”这是传承自“观象授时”时代的“斗建”说,而“治历明时”时代,立夏的天文轨迹节点是太阳到达黄经45°。从清初《时宪历》采用定气法至今,天文观测和历数计算的技术手段愈加先进,节气点测算可以达到非常精准的时刻。

  立夏是立春之后的第二个“启”的关节,是欢欣愉悦、充满希望的节气。  【原文阅读】

  

刚大持正 善处盈满:小满节气的文化蕴涵 

  小满,二十四节气列第八,为四月的“中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的天文轨迹节点是太阳到达黄经60°,于每年公历5月20—22日交节。2023年的小满,于5月21日15:08交节。

  小满节气所值配的辟卦是《乾》。《乾》卦含义宏深,义理丰赡。小满节气是“最具文化意涵的节气”,而有的阐述认为小满体现了“忌讳太满”“避免太满”“不必太满”“不可太满”的观念,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尚不能精准把握节气文化启示之深意……  【原文阅读】

  

  重明丽正 化成天下:夏至节气的文化蕴涵

  夏至与冬至一样,是古代天文历法发展过程中最早被关注、被测定的一个节点,此属事有必至、理所当然者。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之时。与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转折点相对应,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过后经南返,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  【原文阅读】

  

  金气始发,秋利渐成:立秋节气的文化蕴涵

  癸卯年第十三个节气“立秋”,于2023年8月8日凌晨2:22交节。

  立秋时节,金风送爽,秋色斑斓,既有草木变衰、落叶飘零,又留下硕果累累、禾谷丰收。万物生长,从春天的蓬勃,到夏天的繁茂,到秋天则趋于成熟和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金气始发,秋利渐成,“遯而能飞,吉孰大焉。”人生的历程,亦当如是观。  【原文阅读】

  

  明净肃穆 秋成悦和:秋分节气的文化蕴涵

  秋季的另一个重要的标志性节气——秋分,于2023年9月23日(农历癸卯年八月初九)14:49到来。秋分的天文轨迹节点,是太阳达黄经180°,传统历书标注为斗指“酉”方。

  天地自然中,最能体现变化之状态及变化之时间因素者,就是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又组合而形成生命的周期,先民由此积累了相应的自然观,并进而发展了相关的文化,并蕴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也就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秋,是四季运行到第三阶段,因收获而欣悦,以和悦呈气象。  【原文阅读】

  

  金生丽水 坤藏生气:立冬节气的文化蕴涵 

  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于2023年11月8日(农历癸卯年九月廿五)凌晨0:35交节。立冬的天文轨迹节点,是太阳到达黄经225°,传统历书标注为斗指西北方亥之初位。《孝经纬》曰:“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

  作为历法节气的“八节”之一,立冬为“分至启闭”之“闭”,是十月的节气。以制历规则论,“节不必在其月”,2023年,农历癸卯年有闰二月,所以立冬“提前”于九月廿五(11月8日)交节。立冬是冬季的起始,意味着生气由秋天的收敛进入冬天的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潜藏状态,草木凋零,蛰虫休眠。由秋入冬,从五行配值上说,是金生水。  【原文阅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