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EAP与社会心理服务深度融合

2025-06-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本报南京讯 (记者吴楠)6月7—8日,江苏省心理学会员工与社会心理促进专业委员会(筹)社会心理服务论坛在东南大学举行。与会学者聚焦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以下简称EAP)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融合、EAP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探索社会心理服务的新路径、新方法,推动员工心理促进与社会心理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洪岩璧表示,“员工心理健康与促进”作为心理服务的关键环节,不仅关乎个体幸福和组织效能,更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史占彪提出,EAP从业人员被称为职场中的人类行为专家,不仅要帮助员工及其家属处理和解决个人问题,而且要帮助组织提高生产力,促进职场健康运转。中国EAP发展需倡导对话精神,在此基础上建构中国人对EAP的理解;通过对话唤醒个体的内在潜力、创造力和生命力,进而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近年来,EAP服务因政策支持、需求增长、数字化技术进步等迎来机遇,但也面临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服务深度不足、数据安全问题、效果量化评估难等挑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侯志瑾认为,未来,EAP在中国的发展需结合本土文化特点,培养专业人才,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可及性,以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她建议,建立EAP服务供给者联盟,制定行业标准。

  EAP和社会心理服务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专业人才短缺、服务认知不足、资源整合困难等困境。东南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马向真提出,未来应提高服务认知、强化资源整合,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加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建设,是破解当前社会心理服务领域专业力量不足与社会需求激增矛盾的重要路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贾晓明提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人员培训应紧扣胜任力模型中的知识、能力、态度三维度,采用理论讲授、案例讨论、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着重提升培训内容与基层服务场景的适配性,切实推动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的专业化与精准化发展。

  论坛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等单位主办,东南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承办。

【编辑:陈静(报纸)赛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