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兰州讯 (记者朱羿)7月18—19日,“数智时代的外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数智浪潮下外国文学的学科新图景、研究新范式,助推中国外国文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与会学者表示,在数智技术深度重构人文学科的新时代,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正深刻影响着人文社科领域,外国文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管理部部长孟广成认为,深化外国文学研究对加强文明互鉴、促进全球文化多元共生、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在数智时代背景下,外国文学研究呈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深度应用、跨学科融合及数字人文兴起的趋势。
甘肃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蒋翃遐称,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带来外国文学研究范式革新,却因缺乏“亲历性现场感”而无法实现文学核心的“情境还原”功能,难以承载人类独有的情感体验与创作背后的历史语境。文学研究者应坚守人文研究的本质——弘扬人的创造性、批判性及情感体悟能力,通过驾驭技术而非依附技术,推动外国文学研究在数智浪潮中创新发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傅修延认为,文学始终关注人的书写及相关学问。AI替代人对文学的书写无疑将使文学走向荒漠,从叙事学角度来说,AI技术剥离了叙事中讲故事的情感温度,应在“叙事泛滥的时代危机中重燃深度交流的篝火”。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程金城探讨了丝绸之路与世界文学的关系,认为丝绸之路是人文艺术交流之路,与世界文学的形成及研究有直接关系,应重新审视丝绸之路视域中的“世界文学”特质。
会议由甘肃省外国文学学会、甘肃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兰州大学“中国文学和英国文学中的物叙事比较研究”项目组主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方物叙事研究”项目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