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山的“罗浮山”,却是泰州的文化高地

2023-12-01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罗浮山,声名远扬,常道有三,一位于广东惠州博罗,被誉为“岭南第一山”,司马迁有曰:“罗浮汉佐命南岳,天下十大山之一”;一位于四川绵阳安州,属海绵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山有汶江石林、“羌王城”遗址等;一位于浙江永嘉,《太平寰宇记》有载:“罗浮山在江北岸,去城五里”,山有罗浮双塔,谢灵运曾登临留下诗句“罗列河山共锦绣,浮沉沧海同行舟”。

  其实,江苏泰州海陵亦有罗浮山。

  《(崇祯)泰州志》有载:“罗浮山州治西北五里,高一丈,周一里七十八步。在薮泽中,不为洪水所没,遥望如罗浮然,因以为名。”

  罗浮山故址位于泰州海陵迎江桥西侧,而迎江桥也称赵公桥,也因处地形似凤城尾端又名“凤尾桥”,正是“海陵八景”之一“长桥烟景”中的“长桥”。乔松年踏足此景后留诗《长桥烟景》:“细雨疏疏带晚烟,桥头回首觉春妍。最怜泽国呼鸥地,恰是花阴试燕天。一杵凉钟岩树杪,几人轻笠石栏边。诗情何用思风雪,唤作罗浮境已仙。”烟雨朦胧中,依偎桥栏,观罗浮,山景似蓬莱,甚是自足。

  昔时罗浮山中遍植杨柳,有茅庵供葛洪,人称葛真庙,山畔还有永宁寺。海陵邑人赵瑜《晋砖室诗存爨余集》中曰:“荡舟凤尾桥,罗浮指山麓。押兹鸥鹭群,川原豁心目。丝柳蘸轻烟,隔溪送黄绿。春阴酿奇寒,重裘懍肤粟。饱饫伊蒲馔,破戒呼醽醁。列座无少长,欢言罄所欲。三绝诗书画,五音丝竹木。风雨归思浓,迟云夜许人。作序仿山阴,催诗罚金谷。风流晋永和,黾勉继芳躅。之子会言旋,胜游冀可复。”描述出了罗浮山的盛景,且寺庙已建精舍,在其中可享有中午供应的素斋,还渴望能经常有这样的游览。吴嘉纪亦有诗句:“夙昔罗浮东,栖迟一茅茨。相忆每相就,鸡鸣树依依。”

  邓汉仪也曾隐居于此。江益《晋中寄赠邓孝威》诗云:“一代名流成大隐,半生傲骨自清贫。闲云岂遂淹金马,明月终归照富春。安定祠边容小筑,罗浮山畔有高人。诗成秫熟堪娱老,不用移文换葛巾。”也正是在此处,邓汉仪作出了《红楼梦》中最后一回引用的《题息夫人庙》,留给世间足以撼人灵魂的七言绝句:“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罗浮山日渐成为了众多文人墨客吟诗论文、载酒唱和之处,遥想泛舟后至罗浮精舍挥毫泼墨,尽兴作对,实为雅致。姚正镛与吴熙载也曾会聚于此。“指点罗浮是永宁,当年银杏自青青;流觞曲水春三月,风雨名山聚德馨。”赵瑜在此将罗浮山称之为名山,正是因为此处会集了很多品德高尚之人,其中更是不乏才华横溢、出类拔萃者,“罗浮七子”的名号也是应运而生。

  “罗浮七子”分有前后。一为顺治、康熙年间陈厚耀、徐鼎镇、顾崧、朱士模、王凤藻、唐麟祥、朱治。其中陈厚耀堪为代表,其历官苏州府教授、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等,师从梅文鼎学历算,贯通中西,为康熙所重,尝以天算之法治《春秋》,补杜预《长历》为《春秋长历》,著有《春秋战国异辞》《春秋世族谱》《尚书礼记分类》《十七史正讹》等。陈厚耀曾因母年事已高,便请求回乡供职,还每年捐款于养济院,并支持家中建桥方便大众出行。1722年,陈厚耀病榻遗言,变卖家产以换现款,捐于泰州衙署。后陈厚耀故居所在小巷被衙署命名为“陈家桥西街”,沿用至今。

  一为雍正、乾隆年间宫增祜、俞塽、罗克承、张绍龄、徐泌、陈暄、朱昊。其中代表宫增祜为乾隆癸酉年(1753年)副贡生,官东流县教谕。宫氏家族在明清时期则是泰州的名门望族,有着“两朝三翰林,五世七进士”的美誉,宫氏祠堂中也挂有“三世两营台,五代七进士”的楹联,明清两代政治、文化等众多领域都留下了泰州宫氏族人的踪迹。

  道光年间恩贡生朱馀庭有诗句赞:“燕子不来春又老,赵公桥畔柳如烟。冰壶莹彻照千秋,七子才华迥不侔。明月满窗天似水,梅花清梦落罗浮。”

  在《东周列国志》蔡元放评注本中有提及孙武隐居罗浮山旁著兵法,彼罗浮山是为此罗浮山实未可知,但泰州罗浮山确实只是地壳运动形成泰州治后的隆起地块,故以丈量。可山不在高,有贤则可名。罗浮名贤荟萃之景流传至今,犹然在目。

  时至今日,虽然罗浮山山体早已消散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当地开拓新通扬运河之时,但在故址上现已新建起了罗浮山体育公园,河水环绕,绿树成荫。公园有着百亩草坪、千米亲水栈道等,助力罗浮盛景重现泰州。

  绿水青山伴发展,幸福生活在相随。泰州作为有着2200多年建置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骨子里既浸润着对水的深情,也从未放弃对山的渴求与仰望。境内现虽只有孤山彰显山的形态,但曾经的罗浮山早已被历史演绎出了雄浑的山势,附带着绵延不绝的动人传说。

  山在即有形魄,不在亦有神韵。祥泰之州,印象罗浮。

  (作者系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年鉴处副处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