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古代属楚,楚州区更名后还能找到楚的痕迹吗?

2023-11-28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以淮城为中心的老淮安有多个旧称,其中以山阳和楚州最为著名。后来,楚州区更名为淮安区。但是,在楚州区更名淮安区后,“楚州”之名仍未消亡。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楚州”地名,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我们常用“吴韵汉风”形容江苏文化,但其实从历史角度讲,整个江苏可以合一为“楚”。在战国后期,江苏全境属于楚国。苏州在早期被称过“东楚”,宿迁在南北朝时也为“东楚”。至于徐州,兼有看似矛盾的“西楚”和“东楚”,当然,它们出现在不同的时期。扬州同样也先后被视为“东楚”和“南楚”。但在传统年代后期,江苏城市“楚”的痕迹似乎越来越淡薄了。江苏能担当“楚”字名号的,主要靠淮安了。

  淮安与“楚”的渊源很早。在淮安,有一处叫做楚元王庙的古迹,据说汉代楚元王刘交到过淮安。但楚州之名,最早并非指的是淮安。至隋朝开皇十二年(592年),淮城首次成为楚州治所。据《江苏省通志稿》记载,隋朝大业初废楚州,至唐朝武德四年(621年)设置东楚州,八年改楚州。从隋朝到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虽然淮安名称时有变更,但“楚州”是主线。数百年的历史的“楚州”之名,奠定了后世将淮安视为“楚州”的根基。

  作为历史政区地名,“楚州”虽然沿用了数百年之久,但自宋末到民国,“楚州”再未成为淮安的政区名。在这种情况下,按理说“楚州”的影响力在今天不会太大。不过,“楚州”不仅仅是淮安历史上的政区地名,它还是淮安极重要的别称。

  行政区划上的楚州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楚州”这一地名的消亡。在宋代以后,“楚州”仍作为淮安的别称而存在。文天祥的《淮安军》中描绘淮安“楚州城门外,白杨吹悲风”,此时“淮安”取代“楚州”已有数十年;尽管元代的淮安并不叫楚州,关汉卿依旧将《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故事设置在“楚州”;明代诗人李英有诗句“淮水日悠悠,南征达楚州”,“楚州”为淮安;明末清初黄周星作《楚州酒人歌》,“楚州”也是淮安;清代中叶淮安名人阮钟瑷以《楚州太守行》揭露淮安知府与山阳知县的跋扈,“楚州”依旧表示淮安。直至民国十年(1921年),冒广生编订出版的《楚州丛书》仍然使用着“楚州”这一别称。

  和当今地名文化相比,中国古代地名文化有一处明显的区别:正式地名之外常使用别称,甚至有时候别称的风头还会盖过实际的政区名称。而且不仅文人学者爱使用别称,朝廷同样极其重视别称。因此我们会在《岳阳楼记》看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巴陵郡为别称)这样的表述,而宋末以后频繁使用“楚州”,且常将城区叫做“楚城”,正与地名别称惯例相关。

  考虑到楚州曾作为唐宋古称和元明清别称的因素,县级淮安市在本世纪初改名楚州有一定道理。但“楚州”不是唯一选项。浙江临海市的情况和淮安很相似,临海本为清代台州府和临海县驻地,兼有“台州”和“临海”的地名,正如淮城兼有“淮安”与“山阳”之名。

  随着历史发展,“台州”地名已发生转移,台州城区目前位于椒江入海口,旧称海门,现名椒江区,正如“淮安”之名转移到后来居上的清江浦。原来的台州府城沿用了府县同治的县名,即临海。按这个规律,则淮安区可以叫做山阳区。我们再追溯淮安政区沿革,发现淮安在1949年曾设有淮城区。如此,县级淮安市在2000底撤市设区时也可以沿用淮城区。

  当人们适应了楚州之名时,2012年初再度将楚州更名为淮安。如此就出现了全国少见的市、区同名的情况,地名混淆程度增加。当然,全国各地也有为数不多的其他的市、区同名情况,如荆州市设有荆州区,东营市设有东营区。但是,淮安在2000年特意避免市、区同名的基础上,再度演变为市、区同名,这是极其罕见的。

  在全国各地,地名在一定区域内发生转移是很常见的事,固守“淮安”未必合适。何况,现今淮安区的“淮安”二字实际直接来源于1914年的淮安县,其前身为山阳县,而非直接来源于淮安府。如果没有民国初年那次山阳县改名淮安县事件,那现在的淮安区很可能就叫做山阳区,地名上可能不再具有争议。

  在历经700多年后,“楚州”于本世纪初再度成为正式政区名称。这固然和淮安旧称“楚州”相关,也与撤市设区前“楚州”一名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相关,最典型的则为当时淮安拥有一座著名宾馆——楚州宾馆。

  楚州区设立前已有“楚州”字样的地标,而在楚州区撤销后,淮城仍留有大量“楚州”痕迹。楚州中医院、楚州中学、楚州实验中学、楚州宾馆、楚州大厦等众多单位名称中始终保留“楚州”字样。古城东侧有楚州大道,大道往东还设有楚东社区。而高速公路系统则有楚州枢纽,甚至在东郊还设有楚州经济开发区。别说“楚州”,就是更久远的县级淮安市的字样,在淮城南门大街上也是可以看得到的。

  不仅如此,由于楚州区一名使用了11年多,对人们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一些市民至今仍习惯用“楚州”表示淮安区。甚至有时为了区别主城区的“淮安”而特意使用“楚州”。习惯用旧政区名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农村里,老一辈的人至今有的还在持续使用“公社”“大队”这样的基层政区名称,而撤公社设乡的行动其实已过去了四十年之久。

  “楚州”没有随着楚州区的更名而消亡,这一地名依旧与老淮安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散发着活力。在淮安市和淮安区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下,在“楚州”没有歧义的前提下,用“楚州”作为地名补充,无论从实际生活还是历史传统角度上讲,都是可行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