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3-11-28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展开、形成的过程中,一以贯之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反复强调。从北京故宫到陕西西安博物院,从甘肃敦煌莫高窟到河南安阳殷墟,从承德避暑山庄到大运河扬州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先后考察了100多处历史文化遗产。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用“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为中华文明精准画像,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进行了更加深入系统的阐释。“‘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10月初,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其中更是明确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正是要勇立时代潮头,“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一方面,守正,守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守的是传之久远的中国精神,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诗词歌赋到非遗文物,从“气韵生动”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的精神基因与文化根脉。我们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善于从丰厚的中国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又要秉持辩证法,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活水源泉。

  另一方面,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其一是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我们要挖掘出传统文化中与当下中国真正契合的有益成分,在古今交融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其二是要处理好民族与世界的关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当代文艺发展更要兼收并蓄,学习借鉴全世界各族人民创造的优秀成果,坚持洋为中用、交流互鉴,让中华文化在中西对话中更加灿烂多彩。

  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作协以敏锐的时代洞察和积极的创新精神,不断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模式、引入新资源、打造新平台,努力构建文学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023年10月中旬,中国作协与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继续合作推出“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乔叶《宝水》、三三《晚春》等16部入围作品相继亮相,优秀文学作品不断向电影、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等形式转化,中国作协以“文学+”的开放姿态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10月19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扬帆计划”之“中国文学世界行”启动仪式暨图书版权签约仪式在第75届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举行,多名中国作家与当地读者交流互动,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架起真实而鲜活的沟通桥梁。守正让我们始终记得自己的根和魂,创新则为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使其永葆青春。

  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工作者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在继承本来中转化、在吸收外来中超越、在面向未来中创新,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精髓要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更要围绕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落实“七个着力”的要求,牢记“国之大者”,积极担当作为,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作者单位: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