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教育先驱——李端棻

2023-11-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为了弘扬近代教育先驱李端棻先生的教育思想,2018年,贵阳一中李端棻中学成立,在南明区永乐乡永乐二中内,还设立了李端棻纪念馆。每到清明时节,不少学校会组织学生去李端棻墓扫墓,缅怀革命先烈……对于贵阳人来说,为近代教育作出诸多贡献的李端棻先生并不陌生。

  李端棻,贵州省贵阳市人,清末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戊戌变法领袖、北京大学首倡者。

  1833年,李端棻出生于贵阳勇烈街李宅。因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学习上得到舅父何亮清教诲;初学有成后,随叔父李朝仪继续学习。李端棻勤奋好学,学业精进,1862年顺天府乡试中举,第二年会试中进士,入翰林院任编修。

  1872年,李端棻出任云南学政。当时云南政局不稳,文教事业凋敝,他跋山涉水,足迹遍滇,认真考核各地生员,经多方促进,使得云南文教事业大有振兴。

  1889年,李端棻以内阁学士身份出任广东乡试主考。阅卷时,梁启超以“熔经铸史”的文笔应答考题,受到李端棻赏识,不仅录取了他,还将堂妹李蕙仙许配给他为妻,成就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段佳话。

  李端棻一直致力于振兴文教事业,为国家培养、选拔优秀人才,1896年,李端棻上《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在全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奏请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首都设京师大学堂,即如今的北京大学,省府州县设各级学堂,开设外文、算学、天文、地理、外国历史等课程;还建议设藏书楼(图书馆)、仪器院、译书局,广立报馆,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等。李端棻这一奏请被光绪皇帝降旨允准,付诸实施,拉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戊戌变法失败后,李端棻被流放新疆,充军途中遇赦,于1901年回到贵阳。1902年,李端棻与友人在贵阳次南门外创办了贵州第一所师范学校——贵阳公立师范学堂(现在的贵阳学院)。1905年,李端棻联合贵阳士绅将设于贵阳北书院的贵阳府中学堂移址,并改名贵阳中学堂,也就是现在的贵阳一中。

  1906年10月,李端棻与唐尔镛等人发起成立贵州教育总会筹备会,推动了贵州近代教育的发展。据民国《贵州通志》记载:1902年到1910年,贵州全省共创设各类学堂683所;其中小学堂655所,中学堂6所,师范学堂及师范传习所10所,实业学堂3所,高等性质学堂6所;此外还有军事性质的武备学堂等。

  1907年11月,李端棻在贵阳逝世,终年75岁,继子李葆忠将其葬于贵阳大关口,今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境内。

  纵观李端棻一生,虽历经风雨,为局势所困,但他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戊戌变法失败,却启蒙了民众思想,推动近代社会进步;在他努力下建立起来的学堂,也为我国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人才,推动了社会发展,值得后世所铭记。

关键词:李端棻;贵阳一中;中学堂;教育思想;学校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