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政党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的这32字核心要义,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旗帜、力量源泉和行动坐标。当前,我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成为首要任务。面对理念偏差、动力转换、民生短板、风险叠加等问题,尤须以伟大建党精神定向领航,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精神之炬照亮发展之路:伟大建党精神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耦合
高质量发展,是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辩证统一的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伟大建党精神,则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价值原点。二者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践品格上深度契合、同频共振。
回望百年,我们党正是凭借伟大建党精神,在革命年代“为有牺牲多壮志”,在建设岁月“敢教日月换新天”,在改革时期“会当水击三千里”,不断破解制约发展的核心矛盾。置身当下,核心技术“卡脖子”、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绿色转型“硬约束”等新矛盾,迫切需要我们从精神源头汲取智慧、鼓足勇气、锚定航向。
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校准航向,破解理念偏差与动力不足
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发展观”这一总开关问题。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GDP情结”回潮,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反弹,部分领域对于科技自立自强停留于喊口号,创新链与产业链“两张皮”,究其根本,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不深,对新发展理念贯彻不透。
以真理之镜映照实践,方能廓清迷雾。要坚持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透视瓶颈”,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表面看是技术短腿,深层看是科研生产关系不适应创新驱动要求;用新发展理念“照单体检”,以单位GDP能耗、研发投入强度、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为尺,精准识别理念偏差的病灶所在。
以理想之光引领突围,方能激活动力。一方面,立牢质量效益型政绩观,把创新、绿色、民生等潜绩纳入考核硬杠杠,让“唯GDP”失去市场;另一方面,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切实把真理伟力转化为澎湃动能。
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锚定价值坐标,破解民生短板与发展失衡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最终要写在千家万户的获得感上。当前,城乡、区域、群体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仍存,“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急难愁盼问题在局部凸显,乡村振兴亦面临产业、人才“空心化”挑战。破解之道,就在于把初心使命转化为“时时放心不下”的为民情怀和“件件抓在手上”的务实行动。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大兴调查研究,用好“驻村夜访”“网络建言”等通道,把群众的吐槽点作为政策的突破口;同时,构建民生需求“大数据雷达”,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义务教育师班比、千人病床数、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等指标为参照,动态生成“民生短板地图”,做到群众关切在哪里,资源力量就跟进到哪里。
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要围绕“民生七有”持续发力:推动医保异地结算“全国一卡通”,扩大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和中西部农村招生协作规模,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覆盖工程,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千万工程”升级版,健全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万企兴万村”长效机制,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激扬攻坚锐气,破解改革梗阻与风险挑战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高质量发展行进至“深水区”“无人区”,每往前一步都是“利益刀刃上的舞蹈”:要素市场化改革遭遇“玻璃门”“弹簧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面临“脱钩断链”威胁,绿色转型要在“乌金”与“绿电”间杀出一条血路。惟敢战能胜,方能闯关夺隘。
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向顽瘴痼疾开刀,聚焦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底线思维监测外部冲击,建立关键产业供应链“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芯片、工业软件、高端数控机床等“卡脖子”环节实施“链长+揭榜”双保险,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绿色转型同样是一场硬仗。要锚定“双碳”目标,健全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等市场化交易体系,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建立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夯实制度保障,破解执行不力与宗旨淡化
政策千条万条,不落实就是“白条”。少数地方对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搞“选择性落实”,或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既透支了高质量发展资源,也损害了党的公信力。破解“中梗阻”,关键在于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制度闭环之中。
要以政治监督护航决策部署。用好巡视巡察、派驻监督、督查考核“组合拳”,建立高质量发展政策落实“负面清单”,对“躺平式”“表演式”履职精准问责;要以人民评价衡量政绩成色。把群众满意度、企业获得感、民生实事完成度作为核心指标,引入第三方评估、第三方民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让“金杯银杯”先过“百姓口碑”这一关。
为政之要,重在政绩观。要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与政绩考核深度耦合,引导各级干部把心思花在创新驱动、生态优先、民生改善上,把资金项目投向“里子工程”“潜绩工程”,确保高质量发展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
让精神之花在实践沃土永远绚丽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汇入时代洪流才能澎湃成潮;发展的课题是常新的,只有高擎精神火炬才能照亮前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任何时期都更需要砥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理论定力、“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价值追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攻坚锐气、“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格。
新的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姿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决心,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航程上乘风破浪、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书写新的壮丽篇章!
【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伟大建党精神在上海的传承和践行”专项课题“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研究”(2025VJD009)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