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社科关注
>
本网原创
《清史地图集》传承创新历史地理学
2025-09-24
作者:
班晓悦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字体放大
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班晓悦)9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办的“断代历史地图集的创新——《清史地图集》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历史地图编绘理论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历史地图编绘是历史学基础、关键的研究领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认为,《清史地图集》展现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集体攻关、有组织科研的良好学术传统,为世界更清晰、更透彻、更生动地了解中国提供了媒介。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朱诚如表示,《清史地图集》是我国高水平的断代历史地图集,引领了历史地图编纂的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院长黄兴涛认为,面向数字人文,《清史地图集》是基础也是底座,以此为基础完善清史地理信息系统,对推动整个清史研究大有裨益。
据《清史地图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华林甫介绍,《清史地图集》覆盖了清朝疆域范围内的所有地域,共72幅,分为全国图组(4幅)、省域图组(57幅)和专题图组(11幅),承载地名4.3万多处,并配有67份针对地图所在地域的图说,书后附有地名索引。为复原清宣统三年(1911)全国1792个县级政区的边界,华林甫提出了“界邻点穿线法”——通过找出相邻两县的界邻点和界点,一点点“织”出真实县界。“有人说这办法笨,但研究历史地理,最笨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华林甫表示。
这种“笨办法”,让《清史地图集》实现了学术上的重大突破——将清史地理研究的空间尺度从传统的“府级”提升到“县级”,成为我国首部全面精准复原县级政区界的历史地图集。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唐晓峰看来,这种“小微地名考订与县域表达的突破”,为清代区域地理研究打开了新窗口。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尹钧科认为,《清史地图集》完整细致地展现了清朝的疆域变迁与政区演进。中山大学副校长、历史学系教授谢湜表示,《清史地图集》对地名学、历史学田野调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谈及《清史地图集》对历史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朱士光认为,《清史地图集》是新时期我国历史地图学发展的代表性成果,推动这一学科进入更成熟的阶段。《清史地图集》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胡恒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正在建立清史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打破纸本地图的局限,探索多源清史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融合路径,打造清史时空综合数据平台。
【编辑:韩卓吾(报纸) 齐泽垚(网络)】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共建“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新样板
《清史地图集》传承创新历史地理学
为工艺美术发展提供学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