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南京讯 (记者吴楠 通讯员孙艳)11月12日,系统级伦理垂域大模型“问道”在东南大学正式发布。该模型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AI伦理治理领域,实现从“被动合规”向“主动共建”的重要转变。
东南大学AI伦理实验室主任王珏表示,该模型能够评估AI技术的伦理风险,模拟伦理困境并推演解决方案,将抽象伦理原则转化为具体设计规范,提供全球伦理法规与案例的知识检索,探索伦理学前沿问题。
当前,通用大模型普遍存在“幻觉制造”与伦理逻辑不透明等问题。“问道”的研发系统回应了这一现实需求。作为专业伦理大模型,该模型具有五大核心功能:伦理风险评估与审计、伦理困境模拟与决策推演、伦理对齐辅助设计、动态知识库与案例教学、伦理学前沿探索与范式革新。通过深度文献挖掘与理论分析,协助学者洞察伦理发展规律,推动学术研究范式创新。
教育部移动信息通信与安全前沿科学中心主任张在琛表示,该模型具备动态知识库与多维伦理理论整合能力,能精准分析复杂伦理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相比通用大模型,该模型在隐私保护、文化适配性和推理透明性上更胜一筹,同时内置安全护栏机制,确保输出内容可靠合规。王珏表示,值得一提的是,“问道”在理论构建上不仅深度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西方伦理框架,更全面对标国内法律法规,可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监管部门伦理审查、企业合规开发和公众科普的智能助手。在输出建议时,模型会清晰标注推理依据与伦理原则来源,提示结论的不确定性,体现了人工智能治理思路。
据悉,该模型由王珏牵头,联合校内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毫米波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移动信息通信与安全前沿科学中心及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等跨学科平台共同研发。未来,“问道”将持续优化人机交互机制,为推动人工智能与社会伦理协同发展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