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轼跨时空“对话” 中国传统文化数字艺术展在京开幕

2024-11-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观众乘上“轻舟”,游于“赤壁”之下,感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境之美。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吕家佐)11月26日,“如见丨一蓑烟雨·苏轼——中国传统文化数字艺术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

  本次展览以苏轼及其诗词为核心,通过“文化+科技”“艺术+技术”“传统+现代”的融合创新体验形式,展现诗人苏轼的不同特质,感受苏轼的精神力量,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智慧和当代价值。

  展览内容共分为“序:明月”“家风”“人生”“诗词”“美食”“夜游”“谁怕”“互动&文创”八大部分。通过虚实相生的空间布局与层次分明的光影变幻,引领观众感受天、地、人之间的深邃共鸣。

  展览空间设计以宋代美学为核心,将绘画、诗词、园林、自然作为构成宋式美学的空间基础,通过新媒体艺术手段和装置的融合,将宋代的清逸文雅与苏轼的怡然豁达具象为可感可触的沉浸式体验,构建出诗意与现实交融,新式多维融合的美学体验空间。

  本次展览由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北京歌华大型文化活动中心有限公司承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协办,将持续至2025年4月13日。

通过360度全沉浸式多媒体影像空间交叠重现苏轼的一生。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结合墙面呈现的多媒体动态演绎,生动呈现了苏轼小时候学习的书房“南轩”。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观众与“苏轼”(苏轼智能体百度百科)进行一场跨时空的对话。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观众在宋式园林空间中,欣赏苏轼诗词,移步异景,感受宋风雅韵。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身着古装的工作人员介绍“富得流油”东坡肉、“一本万利”荔枝等文创产品。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在宋代热闹的酒肆中,观众在趣味的交互体验中感受来自千年前的宋代烟火气。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引用宋时点餐的方式,将苏轼发明、记载的一道道光影美食呈现在餐盘之中,体会苏轼诗歌中蕴含的饮食之趣与人生哲学。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观众参观巨型蓑衣,体会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本网记者 吕家佐/摄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